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621.
我县在6年前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的同时,采到一定数量的魁蚶,俗称赤贝(Scapharca broughlonii Schrenck)。在此基础上,1989年又专门进行采魁蚶苗并获得很好的效果,1991年全县魁蚶半人工采苗获得了重大突破,采获苗种2×10~9粒,目前已系统地摸索出提高魁蚶半人工采苗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22.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92年5月和9月,韩国仁荷大学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所1992年9-10月在南海调查所获资料及双方过去积累的多年资料进行多学科研究。首次编绘出潮能分布图和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图,取得的新进展和结果烛海洋学研究,资料开发和渔业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23.
长江河口水沙分流和输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2年9月长江口同步实测水文资料,运用标准水文法,对南、北支和南、北港的落潮分水分沙比和净泄分水分沙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差异,后者更能反映分水分沙在长江河口演变中的作用,“涨潮汇沙比”更能揭示北支泥沙的倒灌。水沙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北支仍趋于淤积,南支有冲刷迹象。经多站水沙综合分析,揭示了长江口水沙运动具有径流“主体南泄”、汊道“副淤主刷”和水沙“输移分异”等特征,并指出水沙“输移分异”是北港泥沙输运大于南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4.
利用叠前地震数据预测裂缝储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叠前地震资料储层预测技术是在Zoeppritz方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处理地震数据随着不同入射角地震反射属性,得到地震属性随着入射角变化而改变,研究分析得到反映岩性变化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泊松比和截距与梯度剖面,预测裂缝储层的发育及分布.同时根据不同方位角地震资料属性,计算得到不同方位角目的层的属性差异,使用各向异性椭圆公式作拟合,求出背景趋势A和各向异性因子B,利用最大振幅包络方位和对应θ,求出裂缝发育优势方向,及B/A各向异性因子,实现对裂缝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625.
水解方法对坡缕石负载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水解和直接加水水解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坡缕石/TiO2,并以300W高压汞灯为光源,活性金黄BES的降解活性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催化剂煅烧温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对活性金黄染料溶液光降解作用的影响,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煅烧温度是300℃,最佳投加量为1g/L,并且直接加水水解方法优于蒸气水解法,直接加水水解方法能得到锐钛矿型TiO2,而蒸气水解方法只能得到无定形态TiO2。2h后,直接加酸水解制备的催化剂对活性金黄BES的去除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626.
选取了2002—2005年天津台网记录的100个地震速报事件,利用NEDisa软件重新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定位结果对天津各台站的震级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计算出每个地震各台站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和各台的多个地震的震级平均偏差。根据速度震级公式中震级的影响因素,主要从量规函数和台基两方面进行震级偏差原因分析,给出了各台的台基校正值,台基校正后震级偏差统计表。结果显示天津台网现采用的量规函数在震中距0~20 km内对震级偏差稍有影响,其他范围内影响不大;而台基对震级偏差影响较大,对天津台网各子台进行台基校正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627.
为满足江阴市国土资源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实施“江阴市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2004年2月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受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以1: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和数字地形数据库为工作底图,查清江阴市澄江、云亭、夏港、南闸、月城、  相似文献   
628.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采用涡度相关法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碳通量观测,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构成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碳交换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夜间净碳交换量(NEE)与0~10 cm地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两年度(2002年11月~2003年10月和2003年11月~2004年10月)的Q10分别为2.94和2.40.通过模拟计算得到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冬小麦、夏玉米GPP的光响应曲线均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玉米季平均最大光合速率(Amax)与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大于麦季.冬小麦α值随LAI增加而增大.作物主要生长季农田NEE的日变化明显白天吸收、夜晚释放CO2.其他月份农田以碳排放为主,NEE的日变化不显著.农田NEE日较差4~5月和8~9月较大,其它月份较小.农田NEE,GPP和Rec呈明显的季节变化.2003年和2004年玉米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10.20和-12.50 gC·m-2·d-1;麦田最大日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为-8.19和-9.50 gC·m-2·d-1.麦田和玉米田的最大碳吸收量分别出现在4~5月和8月中旬,和GPP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生长季(3~5月和8~9月)的NEE由GPP支配.GPP主要受PAR和LAI影响.温度对GPP的影响在早春较为明显.7月Rec达到全年最大,Rec和GPP对NEE的贡献相当.其余月份NEE以Rec为主,温度成为NEE的主要控制因子.从生长季NEE总量看,两年度的麦季分别为-77.6和-152.2 gC·m-2·a-1,玉米季分别为-120.1和-165.6 gC·m-2·a-1,玉米季均大于麦季.两年度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年均NEE分别为-197.6和-317.9 gC·m-2·a-1,表明华北平原农田是大气CO2的汇.若考虑收获籽粒的碳,则农田由碳汇变为碳源两年度分别为340.5和107.5 gC·m-2·a-1.受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及施肥、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影响,农田碳交换的年际变化很大.实行免耕和一年一熟制是减少土壤碳排放、增加作物碳吸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9.
Introduction The Tanlu fault zone 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which is an important huge active fault with a long history. It has experienced a complex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and affects significantly the regional structure, paleogeography, magma activity, minerogenesis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area. With a length of 2 400 km, the fault zone consists of 2-4 or more parallel faults of 10-40 km in width, cutting through different geotectonic elements in the eastern China (FANG et al, 1986). On July 25 in 1668,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earthquake of M=8.5 occurred on the Changyi-Dadian fault (F1) that is an embranch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resulting in a surface rupture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30 km (LI et al, 1994; CHAO et al, 1995). The paleoseismic study reveals that 3 events with a magnitude equal to 8 occurred on the Changyi-Dadian fault. The recent event occurred 3 500 a ago and the reoccurrence interval is about 3 500 a (LIN and GAO, 1987). During the Tancheng earthquake (on July 25, 1668), the Anqiu-Juxian fault was not ruptured, which was a Late Pleistocene active fault (ZHENG et al, 1988; GAO et al, 1988; CHAO et al, 1994) and was doubted a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M=7.0 Anqiu earthquake occurred in 70 BC by certain geologists (CHAO et al, 1994).  相似文献   
630.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实验研究Ⅰ:合成方法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活化废液制备阴离子粘土微观结构特征,并对这种材料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