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315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正近期,受环境污染防治刚性约束,矿产品价格上扬,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蠢蠢欲动。为严厉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防止国庆节日期间非法采矿、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反弹,汝州市地矿局多措并举,严防各类违法违规采矿活动的发生,确保矿业秩序稳定,彻底打消不法人员伺机非法开采念头。该局领导班子召开中层负责人会议,  相似文献   
652.
对新疆天文台南山1 m大视场天文望远镜观测的历史数据进行细致的数据挖掘,发现了百余颗变源。数据处理流水线为新疆天文台时域巡天数据处理包,该处理包同时考虑了测光系统内部权重和相关性,并结合快速混合算法编写。除去已知的变源,又发现了很多新的变源。对新变源证认的过程中,将结果与LAMOST, GCVS, VSX, GaiaDR2等星表进行交叉。在讨论部分,对各星表的使用情况给出了说明。最后发现这些新变源绝大部分是食双星,少部分是脉动变星,并有一颗表现相对复杂的变源。  相似文献   
653.
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赋存状态与富集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选择性化学提取法,对太平洋采薇海山富钴结壳样品中铂族元素进行分级提取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铂族元素含量。赋存状态结果显示,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在各个化学相态中富集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铁氧化物相、残渣态、锰氧化物相、碳酸盐相、吸附态,未磷酸盐化新壳层和磷酸盐化老壳层中铂族元素都主要赋存于铁氧化物相中,其富集比例为59.26%~82.19%,残渣态中磷酸盐对铂族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富集比例为17.23%~35.37%。不同类型地质体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也证实了富钴结壳和海山结核中铂族元素富集主要受到铁氧化物相和残渣态的影响。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的富集机理推测为铁氧/氢氧化物胶体粒子的吸附作用,使海水中PtC l24-离子被吸附到铁氧化物相中,从而使富钴结壳中铂族元素富集。  相似文献   
654.
渤海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渤海404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等指标定量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质量,利用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渤海湾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最高,渤海海峡最低;渤海Cd具有强潜在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Cr和Ni的少量站位超过毒性阈值上限,其余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均低于毒性阈值下限,表明渤海发生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污染的概率很低。沉积物中粒度效应控制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具有主要影响,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是Cd,主要分布于辽东湾的锦州湾和复州湾,其次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的Hg对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有重要影响,亟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55.
通过对马来半岛东部彭亨河28个站位和吉兰丹河2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测试,对比分析了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组成的控制因素和物源示踪意义。结果表明,彭亨河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介于24.88~304.29 μg/g之间,平均含量为165.22 μg/g,吉兰丹河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介于126.02~281.40 μg/g之间,平均值为181.15 μg/g。彭亨河大部分沉积物上陆壳(UCC)标准化模式为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吉兰丹河沉积物轻重稀土无明显分异。沉积物源岩和矿物组成对两条河流的REE组成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化学风化对彭亨河REE组成的影响大于吉兰丹河,而彭亨河沉积物粒度组成显著差异也导致了其REE含量变化范围更大。δEuUCC-(Gd/Yb)UCC关系图中彭亨河和吉兰丹河沉积物分区明显,表明其可作为定性判别两条河流来源的有效指标,并可用于海区沉积物来源的示踪和定量识别。  相似文献   
656.
中国边缘海陆架泥质体是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形成的重要沉积单元,沉积速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征使其成为研究高分辨率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浅钻岩芯MZ02孔进行粒度、常量与微量元素、AMS~(14)C分析,获得粒度和常微量元素随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沉积物为较粗颗粒的粉砂为主,且粒度参数变化明显,指示了沿岸流、潮流、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前滨-近滨沉积环境;8 000 a以来陆架区沉积物以细颗粒黏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环境稳定,以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为主。沉积物化学蚀变指数(CIA),w_(CaO)/w_(K_2O),w_(CaO)/w_(MgO)和w_(Ba)/w_(Sr)比值反映8 000 a以来化学风化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包括8000~6000 a B.P.的缓慢减弱期、6000~2200 a B.P.的频繁波动期、2200~1050 a B.P.的迅速减弱期及1050 a B.P.以来的逐渐增强期。地球化学指标同时指示的9次极值揭示东亚季风驱动的降温事件分别发生于7200 a B.P.,6000 a B.P.,4200 a B.P.,3600 a B.P.,2300 a B.P.,800~120 a B.P.时期。相应的降温证据亦存在于其他区域的不同介质中,揭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联系;频谱分析结果显示所选择地球化学指标存在79~200 a周期变化规律,指示太阳活动对中国东部区域沉积物化学风化及气候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7.
土壤退化的原因与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宋琳  陈晓琳  李鹏程 《海洋科学》2020,44(8):147-161
土壤退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土壤退化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如何解决土壤退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利用海洋丰富的生物资源修复土壤退化越来越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土壤退化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海洋中的微生物、海藻、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用于土壤修复中的研究报道,重在概括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研究,旨在为海洋生物资源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8.
涠西南凹陷L1段以断块和岩性油藏为主,不同区域、不同深度油藏特征差异明显,且油水关系复杂。对L1段56个具有独立油水系统的油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1段油藏特征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原油物性统计表明:地下原油黏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建立的黏度预测公式,可以用于L1段地下原油黏度预测;产能研究表明:L1段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原油黏度以及井筒温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因素与产能之间的回归关系较好,可以用于指导今后L1段未测试探井的产能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5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色谱-质谱(GC-MS)、裂解-色谱-质谱(Py-GC-MS)、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姬塬与西峰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确定了原油成熟度及对应源岩的形成环境.分析表明,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介于-30‰~-33‰之间.原油饱和烃馏分中五环三萜烷含量较高;藿烷以C30藿烷占优势,C29藿烷次之;含较高的18α(H)-30-降新藿烷(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规则甾烷含量高并以C29甾烷为主,含一定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芳烃馏分中富含萘、菲系列化合物;沥青质裂解产物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含量很低.原油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0.82%左右,是烃源岩在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油源分析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长7段泥岩,有机质形成于水体较深、淡水湖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60.
张辉  韩雷  何毛  张涛 《地质学刊》2021,45(2):150-153
岗察岩体位于秦岭、祁连、昆仑和松潘—甘孜造山带交会部位,属西秦岭成矿区,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H、0、S同位素示踪手段对岗察岩体内江里沟、双朋西、谢坑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矿区样品的δ180(H2O)大部分落在岩浆水范围,因此0同位素具有岩浆水特征,推测3个矿区的流体均来自发生过脱气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