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植被类型变化较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的天然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人工林(13 a华北落叶松)、牧坡草地和农田几种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残体碳库贮量、组成与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残体碳总贮量为510.09~639.7 gC/m2,农田和草地分别为71.4 gC/m2和169.65 gC/m2,人工林为503.75 gC/m2。天然林地上残体碳年形成量为63.48~485 gC/(m2.a)、地下为267.8~314.3 gC/(m2.a),人工林地上为203.7gC/(m2.a)、地下为187.2 gC/(m2.a),农田地上为47.8 gC/(m2.a)、地下为106.4 gC/(m2.a),草地地上为98.3 gC/(m2.a)、地下为147.3 gC/(m2.a)。在不同植被类型中,从天然林到农田或草地,残体碳库贮量及形成量减小。  相似文献   
862.
选取1900-2006年共107年的西江梧州站的年最高水位资料作为考察序列,先对序列进行正态平稳性检验,再运用交叉理论推导的公式计算出西江各级大洪水水位的极值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理论推导和实例计算表明,运用交叉理论诊断西江洪水水位的极值特征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误差少于5%,对西江洪水水位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3.
对0601号早台风暴雨进行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移向高空槽的过程中,冷空气在台风登陆前以高MPV1柱的形势下传使得台风低层环流对流稳定度减小、湿斜压性增大,导致垂直涡度显著发展,暴雨增幅。特大暴雨发生在台风低层出现MPV1锋区的时段,低层大范围正MPV1区的出现预示着强降水的结束,暴雨落区与低层正MPV2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864.
Synthesis and Growth Process: A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kinds of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simultaneously via pure Z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silicon wafers with (111) orientation (Si (111)) at 920 ℃.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nanotetrapods are of wurtzite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tetrapod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hows the growth direc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atomic composition ratio of Zn/O. The growth process is briefly discussed. The optical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 was also recorded by means of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865.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866.
昆仑山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现场实测气温和地温资料表明,施工期间隧道衬砌现浇混凝土水化热、冬季施工采取的保温措施以及其它人为活动,造成了该隧道围岩的多年冻土融化较多.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根据瞬态温度场问题的热量平衡控制微分方程和质量迁移方程,应用伽辽金法推导出了有限元计算公式,在ANSYS计算软件的工作平台上开发了计算软件,运用该计算软件对昆仑山隧道施工期间的融化进行了回冻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保温材料对昆仑山隧道的回冻起着阻碍作用.在现场观测寒区隧道围岩的温度和应力时,必须考虑施工期间的融化圈的影响,而观测时间要长一些,否则,测量的温度和应力与隧道稳定后的温度和应力将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7.
地表径流主要由蓄满(Dunne)和超海产流(Horton)机制产生;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前期土壤水、地形及防水的空间变异性导致不同的径流机制。在研究区域或模型网格内,蓄满产流及超渗产流可能同时出现,缺乏考虑任何一种机制以及土壤性质的次网格空间变串可能导致地表径流的过高或过低估计,从而影响土壤水的计算。利用Philip入渗公式用于时间压缩逼近(TCA)给出了一种径流参数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动态实现模型网格中的Horton及Dunne产流机理,它考虑了土壤空间变异性对Horton和Dunne径流的影响。该径流模型应用到基于水原理的陆面过程模型VIC,在淮河流域及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个流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的参数化方法对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分配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改进径流和土壤水的模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8.
传统光学仪器测量需要测量点之间通视,数据需要手工记录和进行繁琐的后处理。RTK技术将GPS接收机、现场手持计算机和无线电数据链相结合,实时提供cm级测量精度,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它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基准站安置GPS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RTK技术可以替代常规测量为地质勘查工作快速提供可靠、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869.
<正>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anro),又名六月麻笋,是南亚热带优良的笋竹兼用丛生竹种,麻笋个体大、笋期长、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南方一带传统的美味佳肴。麻竹还具有保健消署、防癌等功效,近年越来越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70.
从油源条件、构造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出发,对民和盆地油气藏形成基本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进行预测,并指出勘探有利地区。综合分析认为民和盆地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优越,是一个较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