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01.
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宏瑞  李兆麟 《地质科学》1992,(A12):147-160
  相似文献   
102.
矿物包裹体的成因矿物学标型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谢奕汉  范宏瑞 《现代地质》2001,15(2):202-204
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玻璃包裹体、斑岩型矿床中的高盐沸腾包裹体、绿岩带脉型金矿中的低盐 CO2 包裹体和油气田中的有机包裹体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矿物包裹体。它们不仅能清楚地反映矿物的成因 ,而且有一定的指示找矿的作用 ,可以作为成因矿物学的标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澳大利亚纳沃日金矿流体混合与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纳沃日金矿成矿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类型有三种,富CH4、CH4-CO2-H2O和富H2O包裹体。初始成矿流体是富CH4热液,在主矿化阶段,另一来源的CO2-H2O流体与CH4流体发生了不均匀混合,并且在石英-磁黄铁矿阶段最为强烈,造成不同矿化部位的xCH4变化极大,早期近于纯CH4流体被充分“稀释”后,石英-黄铁矿阶段的xCH4显著减小,到成矿晚期只剩CO2-H2O流体。正是由于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造成热液的pH及fo2的升高,流体中的金-硫络合物分解,金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04.
宫家辉长闪长岩是鲁东昆嵛山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基性侵入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113±2Ma。高MgO含量(Mg~#高达56),Hf同位素组成位于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线之上,说明其地幔来源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K、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元素;I_(Sr)为0.70745~0.70812,ε_(Nd)为~15.9~-12.0,Sr、Nd和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_i=17.108~17.239]与胶东基性脉岩和胶莱盆地青山组火山岩相似;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_(Hf)(t)平均值为-16.7,这些特征都暗示其来源于富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宫家辉长闪长岩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是胶东乃至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内蒙古白云鄂博REE-Nb-Fe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在白云鄂博东矿体的东南侧,分布有大面积的晚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与赋矿白云岩(H_8)呈直接的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带发育强烈的矽卡岩化和小型铁矿化。我们在东矿采坑南侧22线1598m平台北倾探矿钻孔650~660m岩芯段,首次发现两段矽卡岩化蚀变带。对矽卡岩中的金云母进行超低本底Rb-Sr法定年,获得309±12Ma年龄。结合矽卡岩与矿体的侵入接触关系,可以认为,晚古生代花岗岩虽已深入到矿体下部,但其侵位时间应晚于矿区最后一期强烈的稀土矿化事件,它对白云鄂博矿床来说只是一次后期破矿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06.
豫陕小秦岭脉状金矿床三期流体运移成矿作用   总被引:30,自引:27,他引:30  
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脉状金矿是我国第二大黄金产出集中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脉状金矿床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等三种类型,各热液阶段形成的脉体内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脉状金矿体的形成经历了三期流体成矿作用,第一期形成乳白色石英大脉,它构成了矿脉的主体,流体的性质为富H2O热液,但无金的成矿;第二期(成矿期)流体为中低盐度CO2-H2O-NaCl热液,它叠加在了石英大脉之上,形成(块状)黄铁矿-浅色石英矿体和(网脉状)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矿体,成矿期内热液的温度、压力及流体组成的变化是金沉淀成矿的原因;第三期热液又转成低盐度的富水流体,形成石英-碳酸盐脉体,金矿化微弱。  相似文献   
107.
牟平-乳山成矿带是胶东三大矿集区之一,目前在该带内已发现金矿床十余处及大量矿(化)点,其中大型金矿床为乳山(金青顶)金矿和牟平(邓格庄)金矿.本区金矿类型多为石英脉型,个别矿床在深部演化为蚀变岩型或石英脉与蚀变岩的复合型.根据野外实地观察和室内镜下研究,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石英-(少)黄铁矿(Ⅰ)、含金黄铁矿-石英(Ⅱ)、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Ⅲ)和石英-碳酸盐(Ⅳ)四个阶段,金成矿以Ⅱ、Ⅲ阶段为主.  相似文献   
108.
非造山带型金矿--胶东型金矿的陆内成矿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综合了全球有关金矿床的资料 ,Goldfarb和Groves等发表了著名的造山带金矿的论述 ,提出了与造山带有关的金矿在全球范围和从中太古代到整个显生宙的地质时期有广泛的分布和周期性。该类金矿的特点是与变形和变质的中地壳岩块共生 ,特别是在空间上与相应的地壳构造一致。金矿出现在造山带的不同构造部位 ,与不同的金属共生或伴生成矿。胶东作为一个重要的金矿矿集区 ,以不到中国领土面积的 0 .2 % ,而金矿产量占全国的 1 /4。国内一些地质学家也将胶东型金矿划归为造山带型金矿。最近的研究表明 ,胶东矿集区的东界与华北克拉通的东界吻合 ,金矿以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及其有关的侵入岩为控矿围岩。主成矿期成矿时代为 (1 2 0± 1 0 )Ma ,约在不到 1 0Ma的短时限内。成矿物质具有多元性 ,既来自于控矿围岩———花岗片麻岩和变质岩 ,又来自于幔源的岩浆岩 ,特别是与中基性脉岩、偏碱的钙碱性花岗岩的侵入关系密切。除胶东金矿集区之外 ,华北克拉通的边缘和内部普遍含有金矿 ,而且金矿的物质来源、成矿方式、矿产类型、成矿围岩和成矿年龄都是一致的。这种大规模、短时限、高强度的成矿 ,被中国地质学家所重视并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或金属异常巨量堆积。深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中生代急  相似文献   
109.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赋存在白云岩内,矿体由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萤石、霓石、角闪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物组成。在白云鄂博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赋存有两/三相富CO2、三相高盐卤水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3大类型。显微测温表明富CO2包裹体内还有近于纯的CO2,成矿流体为H2O-CO2-NaCl-(F-REE)体系。高盐卤水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且具有近似的完全均一温度,表明初始热液发生了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包裹体中出现稀土子矿物,表明初始成矿流体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这也许是形成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昌邑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北地体,为赋存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变质岩中的条带状铁建造(BIF)铁矿。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以(含)角闪石英磁铁岩为主要矿石,经历了温度高达636℃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铁矿石富SiO2和Fe2O3T(SiO2+Fe2O3T=82.5%~97.7%),含少量Al2O3、MgO和CaO等,显示主要为化学沉积但有少量碎屑或泥质加入的特征。与PAAS相比轻稀土元素亏损、高的Y/Ho比值以及La和Y正异常表明铁矿沉淀于海相环境,而高的Ti/V比值、高Cr、Co和Ni含量以及Eu的正异常表明火山热液的参与,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无明显的Ce负异常表明当时可能存在一个缺氧的大气环境。昌邑铁矿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BIF相比,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别,但Al2O3、CaO、MgO和K2O含量相对较高,Eu正异常相对较弱,表明其可能形成于具有更多碎屑物质和更少热液参与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