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单台多震和达法研究山西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4年10月ML≥2.0地震震相到时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山西地区波速比,并结合2010年3次MS≥4.5地震探讨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次地震前远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较早,为震前6个月至1年;而近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为震前10天至2个月不等,因此可通过远台、近台所围限的范围来缩小地震预测地点。东山台计算结果表明,发震时刻残差大小会影响波速比变化细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首先确定每个台站发震时刻的残差阈值,以确保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2.
闫晔轶  胡家菊 《岩矿测试》2000,19(3):224-227
采用1号降铬剂酷少量重铬酸钾进行汞锑分离,替代纯重铬钾汞分离工艺,在相同技术指标前提出下,大大降低了重铬酸钾药剂用量和选矿成本,使选矿废水排放中Cr(VI)的含量达到了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河口区盐水入侵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胡家昱  刘丙军 《水文》2019,39(2):7-13
为定量探究城市河流变化驱动成因,以2005~2010年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河网水系演变及其驱动因子,根据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借助空间自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整体和局部分析了两者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末级河流长度减少量占各级河流总变化量约92.3%,变化最为显著,而城镇用地对水田、工业用地对水域的侵占以及农业活动则是影响末级河流的主要驱动因子;(2)整体来看,末级河流受建设用地扩张,尤其是工业用地扩张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局部来看,各驱动因子的负面影响程度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以水田-城镇用地因子为例,其在罗村、老城区和桂城的交界区域以及南庄、罗村和老城区的交界区域负面影响程度较大;(3)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区域河网水系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有整体、直观的把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则能够描述驱动因子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有利于获取局部信息,结合两种模型的特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河网水系演变的驱动成因。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780 BC至今、100°—110°E、22°—35°N(中国南北地震带)区域的中国大陆5.0级及以上天然地震的分布规律。通过GMT软件绘制了南北地震带上地震震中和断裂分布图像,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地震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性的规律。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大震与强震几乎全部发生在断裂带上,地震频次高、震中密集,呈现集群性等特征,地震活动性较高。该地震带中、南段相似,与北段存在显著差异。在南北地震带上,地震的活跃幕与平静幕持续时间,与活跃幕强度有关。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发震规律,地震的孕震发震和地震活动周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史训立  胡家文 《岩石学报》2023,(5):1541-1555
实验或计算相图及野外观察表明,同一体系在不同但却相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常常会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相组合或经历截然不同的反应途径。为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作者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aO-FeO-SiO_(2)-O_(2)体系(铁橄榄石、钙铁橄榄石、钙铁辉石、磁铁矿、钙铁榴石、赤铁矿、硅灰石)的氧逸度-硅活度[log f(O_(2))-log a(SiO_(2))]相图。结果表明,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该体系所包含的两个不同一级多体系(由一个无变度组合加上一相所形成的子体系)的相图先后经历了构型转变;在每次转变中,同一个一级多体系中每条单变度线上的两个无变度点都会同时经历彼此靠近、重合于一点、再沿原来方向彼此远离的过程。因此,原来相对稳定的无变度点在新的条件下全部同时变为介稳,而原来介稳的无变度点在新的条件下全部同时变为相对稳定的点,其中每一构型中稳定部分与介稳部分的关系是互补的。因此,整个一级多体系的拓扑构型(包含稳定和介稳部分)呈现镜像对称。对于受约束条件下的多相、多组分体系,这种构型转变现象比较常见。它伴随着一系列相组合和反应的突变,因而可以影响相关地质过程的演化途径;而构型转变的条件可用来确定相组合突变所需要的条件变量的范围,其计算只涉及一级多体系(而不是整个体系)中的相。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级多体系中,某个“相对”稳定的无变度点在其它一级多体系中可能会变为介稳点。因此,一级多体系中“相对”稳定的无变度点在高级多体系中可能只有一部分依旧能够保持稳定。另外,受约束条件的变化常会导致新相的产生或已有相的消失,从而使得原有的一级多体系可能还未来得及发生相图构型转变就已经转变为一个新的体系。这种情况会大幅度地减少原有的一级多体系相图构型发生转变的机会。本文利用相图的拓扑分析理论对上述现象做了很好的热力学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7.
顺倾层状边坡沿软弱带剪切方式破坏是滑坡的主要类型之一。采用块体砌筑斜坡振动台模型,在多维多参数地震动作用下,考虑斜坡不同工况下力学参数弱化的过程,研究了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和失稳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斜坡地震动特性和斜坡地质结构是决定斜坡地震动力稳定性以及破坏模式的决定因素;斜坡水平动力响应具有明显的高程和坡表放大效应,高程对斜坡的垂直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地震动放大效应与结构面力学强度、地震波波形、频谱特性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正弦波较天然波对坡体放大效应影响更为显著;坡体裂纹依托优势结构面在最弱部位起裂萌生扩展,并向节理面追踪形成蠕滑段和锁固段,节理面强度参数在外界地质营力作用下发生弱化,使潜在滑带出现由后缘向前端搭接贯通的前进式破坏模式和由前端向后缘的后退式破坏模式的分化,滑体也由高位剪出向溃散破坏演变。  相似文献   
108.
在分析灰色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灰数递补和新陈代谢2种动态灰色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验证动态灰色模型的应用。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表明,动态灰色模型理论正确,精度合格,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09.
对山西地区4次Ms≥4.0地震震中距20-80 km的近台PG、SG波列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震相的频谱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优势频段不一.并对山西大同Ms4.6、阳曲Ms4.6地震波列进行小波多分辨分解,结果显示,PG、SG波均表现为多组波列,且差异较大,可能与两次地震的破裂机制、所处构造部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点分布稀疏,现有空间插值算法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了新的扩展场强模型与算法。扩展场强单参数模型引入参数c控制场强衰减程度,通过c与误差关系图并借助二分查找法计算最优c值。扩展场强双参数模型加入参数k调整场强影响范围,通过c、k与误差关系图并借助迭代双线性插值法求解最优c、k组合。以北京、天津、武汉、郑州四个城市2014-08~2015-04的50组AQI监测值为实验数据,采用交叉验证法并以RMSE、AME、PAEE为评价指标,实现了单参与双参模型及参数选取,然后与克里金法及类似的反距离加权法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扩展场强模型能够得到针对稀疏AQI的更高插值精度,且双参数模型精度高于单参数模型。本文算法适用于采样点数目与位置均固定的稀疏数据插值,并可推广至其他类型与维度的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