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在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U系法的全溶法和等时线法为主要手段,查明了矿床的成矿时代。根据泉华在野外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6套。第Ⅰ套为灰白色钙华;第Ⅱ~Ⅵ套为硅华,主要矿物为胶状和粒状蛋白石。硅华在长马曲河流阶地的位置分别为:第Ⅱ套,T5;第Ⅲ套,T4;第Ⅳ套,T3;第Ⅴ套,T2;第Ⅵ套,T2。泉华形成于5个阶段:403~202kaB.P.;99kaB.P.;39~25kaB.P.;17~4kaB.P.;现代。  相似文献   
72.
文章系统研究了西藏搭格架超大型热泉型铯矿床泉华的Si、O、C、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泉华的δ30Si=-0.7‰~-1.5‰,平均为-0.9‰;δ18O=0.4‰~19.5‰,平均为8.4‰;δ13CPDB=-5.9‰~-0.1‰,平均为-2.8‰;87Sr/86Sr=0.71062~0.71247,ε(Sr)=85.9~112.1;143Nd/144Nd=0.51214~0.51225,ε(Nd)=-9.7~-7.6。这种同位素特点体现出CO2主要为壳源,其次为生物源,矿床中的铯来源于上地壳内的熔融岩浆。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硅华铯矿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作用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s的成矿作用与热水携带物质及氧化作用关系密切,因此这种矿床仅能形成于地表,而形成在地下和海底的可能性很小。Cs与SiO2没有明显相关性,反映出Cs与SiO2的来源不一致。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热泉水的脱气(CO2)、f(O2)升高和温度压力的骤然降低。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藏南邛多江变质核杂岩中花岗岩类侵入岩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仲格耐和倾日二长花岗岩环(株)中的新鲜黑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 同位素年龄测定。仲格耐二长花岗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分别为(13.30±0.32)Ma 和(12.90±2.90)Ma,而倾日二长花岗岩株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和等时年龄则为(12.35±0.14)Ma 和(12.37±0.26)Ma。与倾日岩株相比,仲格耐岩环黑云母样品的坪年龄值相对较高些,暗示了其相对较早的形成时间。考虑到倾日二长花岗岩株形成之后基本未遭受到明显构造-岩浆活动影响,因此,12Ma 也许代表了黑云母的结晶时间,属中喜马拉雅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确切地讲,邛多江变质核杂岩及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形成时间不是老第三纪的渐新世,而是新第三纪的中新世。本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时代的确定,对于探讨本区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和揭示藏南拆离构造体系的动力学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区域成矿学研究的重大前沿,增进对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是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框架的核心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对系统完整地记录大陆碰撞过程的典型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碰撞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了对碰撞成矿阶段以及各阶段动力学过程认识不清,引发了较多争议。青藏高原造山带,成矿规模大、形成时代新、矿床类型多、保存条件好,为系统地研究大陆成矿作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印度-亚洲主碰撞带成矿作用”973项目组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历时3年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初步建立了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新框架,包括三大成矿作用和12种矿床类型:同碰撞造山成矿作用(65-41 Ma,4种矿床类型),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40-26Ma,4种矿床类型),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25-0 Ma,4种矿床类型)。其主控因素分别为:碰撞造山背景、壳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剪切变形;陆内转换背景、幔源岩浆活动和大规模走滑-推覆-剪切作用;后碰撞伸展环境、壳/幔岩浆作用和热液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75.
众所周知,金矿化可在地壳演化历史的各个阶段和在不同的地质环境内产出。从太古代变质岩到中新生代火山岩,从超镁铁质科马提岩到碱性侵入岩均可成为金的成矿主岩,但是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金矿床均赋存在前寒武纪地盾区的绿岩带,我国70%的原生金矿床均同前寒武纪变质岩有关。金矿的成矿主岩分别为角闪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片岩,其中以五台群(耿庄和兴寨金矿的赋矿层位)、太华群(金铜岔、文峪和大湖金矿)、桑干群(小营盘、张全庄金矿)、胶东群(新城、焦家、玲珑和三山岛金矿)、八道河群(金厂峪金矿)、建平群(东风山和  相似文献   
76.
同其它类型金属矿床一样,金矿床模式也是人们对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高度概括,并且用文字图表来表述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比较完善的金矿床模式不仅有助于对矿床成因的了解。而且对指导隐伏矿床预测和进行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许多地质文献中常见的模式概念有以下几类:①描述性模式,又称经验模式:它是在某类矿床已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基础上提出的地质模式。②成因模式:将某类矿床地质特征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然后对其之间内在联系和各组成部分在成矿过程中所起作用做出合乎情理解释的一种模式。③产出可能性模式,一些文献中又称勘探模式:这是以矿床成因模式为基础,以有效勘探费用为指标进行矿  相似文献   
77.
聂凤军  张洪涛 《地质论评》1989,35(4):297-306
本文从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研究角度出发,详细论证了哈达庙含金侵入杂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认为:侵入杂岩体内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隐爆火山角砾岩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与含基性岩成分较多的陆壳岩石深熔作用有关。从杂岩体边缘到核部,随着岩体从中基性到酸性方向的演化,碱质组分、成矿元素(Au、Ag)和挥发份的不断聚集,不仅形成了一系列隐爆火山角砾岩脉,同时也促进了金的沉淀富集。对比研究表明:流纹岩脉与侵入杂岩体是异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浊积岩中金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全面论述,综合国外一些主要的比较典型的浊积岩型金矿床,指出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9.
文章对辉铜山铜矿床内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钕同位素测量和高精度的40 Ar/ 3 9Ar法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 (192± 3)Ma ,相当于燕山早期 ,它们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 ;成岩物质来自地幔 ,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岩浆侵位可能与本区在燕山早期发生的陆内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80.
北山地区照壁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照壁山金矿床是北山地区中部金矿集中区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主要在黑云母花岗岩株内或沿其与志留系公婆泉群火山-沉积岩的接触带产出,黑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为296±5 Ma.金矿体主要由含金石英脉,网脉和细脉浸染状块体组成,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和绢云母.围岩蚀变自含金矿脉(体)向外,分别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另外,沿岩体与火山-沉积岩接触带常可观察到黄铁绢英岩化.微量元素和硫、氧、氢及铅同位素数据表明:黑云母花岗岩是同碰撞造山期深源岩浆与地壳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岩)矿物质主要来自壳幔混合源,含矿热液是岩浆热流体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产物.海西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热液对流循环的"发动机",成矿体系温、压降低是导致金沉淀与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