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硅藻分析与第四纪定量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硅藻分析为例,叙述了综合运用古生物数据和数理统计的手段进行定量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建立现代生物-环境变量数据库和生物化石数据库的目的、要求、方法以及具体步骤,并通过一个海洋钻孔的实例对其成果解释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2.
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和太白湖浅钻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利用区域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结果,重建了这两个湖泊的硅藻植物群演化和湖水总磷变化的历史.龙感湖在过去200年来,总磷浓度变幅较小(在36~62μg/l之间),湖泊一直维持在中等营养态水平.硅藻组合演替反映了草型湖泊的变化特点,其中19世纪期间,相对增高的总磷浓度与底栖硅藻种的增多对应;20世纪初期以来,附生种含量的阶段性上升指示了水生植被不断发育,水体总磷也表现出两次阶段性降低过程.太白湖在1953年前,总磷浓度稳定在50μg/l左右,硅藻由兼浮游类型Aulacoseira granulata迅速向附生类型组合演替,指示了水生植被的一次快速扩张;1953~1970年期间,附生种类的大量减少和浮游种的逐渐增多指示水生植被覆盖度明显减少,推导的湖水总磷第一次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标志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浮游种类的持续增多,该湖已处于富营养状态.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水生植被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内在调节和净化功能.两个湖泊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演化发生分异,反映了湖泊对人为干扰响应的两种方式.太白湖沉积硅藻清楚地记录了湖泊由草型向藻型阶段转变的过程,其过渡状态的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可能就是两种稳定态系统发生变化的营养临界区间(总磷浓度在68~118μg/l之间),该初步推论尚需其它富营养藻型湖泊的沉积记录加以证实.不同湖泊过去湖水总磷的重建及水生植被演化的比较研究,为富营养湖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RH孔的全面分析,讨论了青藏高原82.6万年以来的长期气候变化,共划分为23个阶段。基本特征为冷期持续时间要远远超过暖期,内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而暖期的内部次级波动要频繁得多。通过呼伦湖和固城湖岩芯研究,重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新仙女木事件及全新世几次降温事件在两个湖泊中均有反映。统计了中国东部27个湖泊湖面波动资料,讨论了季风区环境变化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34.
西藏纳木错过去200年来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纳木错浅钻沉积硅藻研究,结合青藏高原湖泊现代硅藻-电导率转换函数,对过去200年来的湖水盐度(电导率)变化进行了定量重建。纳木错在小冰期冷期为淡水环境;小冰期结束后,湖水盐度开始增加;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盐度增加幅度更加明显。过去100年来湖水盐度的增加与钻孔粒度变化所揭示的入湖径流量的增多,反映了增温背景下湖泊水文的响应特点。温度的上升,一方面引起了流域冰雪融水补给量的增加,但另一方面,湖泊水量平衡明显偏负,说明小冰期结束以来,尤其是最近40年,冰融水的增加并不足以弥补湖泊水量的负平衡。由此提出蒸发量在湖泊水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温度是影响湖泊水文变化的关键因子。区域湖泊综合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不同湖泊盐度和水文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封闭湖泊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共同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多发区及其下风方向的敦德、马兰和崇测等冰芯记录和红缄淖湖泊记录中有关沙尘天气发生频率指标变化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北方20世纪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呈减小趋势。认为西风环流强度和降水量变化是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指出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我国北方沙漠化面积的加速扩大,将是沙尘天气大规模发生的巨大隐患。  相似文献   
36.
九江—澎泽一带沙山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TL和^14C测年数据及各项环境指标分析,对九江-红光澎泽一带沙册剖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讨论了147kaB.P.至晚冰期的年代地层序列和古气候环境,同时对沙山在、古湖沼形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区沙山地貌并非新的构造运动所致,属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泥炭层由风积地区沙丘间湖沼沉积形成。  相似文献   
37.
云南玉龙山地区的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玉龙山—虎跳峡—点苍山一带表土孢粉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植被与孢粉散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共划分了5个孢粉带,对应的植被带分别为高山灌丛、草地带、寒温针叶林带、针叶林带(分两个类型)、干热河谷稀树草地。在寒温针叶林带中依据建群种花粉峰值的不同可划分云杉林、冷杉林及红杉林群落。云杉林中草坪上的孢粉组合与林中基本一致,显示了区域植被在花粉组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根据太白湖沉积柱中硅藻、孢粉、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等指标记录,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松孢粉的百分含量、沉积物磷浓度、频率磁化率及有机碳含量是能显著解释水环境变化的最小变量组合,解释的硅藻变率百分比达51.5%,仅比所有沉积指标共同解释的信息量少6.4%。主要根据该4指标的古环境意义,对该湖近200年来的营养演化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太白湖近代富营养化过程表明:在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较高营养背景的湖泊极易在人类活动的驱动下发生富营养化,因此对湖泊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人为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9.
云南鹤庆盆地HQ孔沉积特征与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沉积物的颜色、粒度、层理、岩性组合等特征,并参照磁性地层、磁化率、碳酸盐含量、总有机碳及碳氮比值等环境指标,初步建立云南鹤庆盆地约600ka B 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大阶段上环境变化存在着两次明显的转型,这可能是与构造运动驱动有关。在剖面4.1m处,约14.2ka B P,湖盆被河流切开,导致环境指标突变。   相似文献   
40.
近50年来环境变化对巢湖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湖泊生态系统往往受营养、水文和气候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区分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是揭示湖泊生态环境演化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巢湖岩芯210Pb和137Cs测年、硅藻、地球化学指标和粒度分析结果以及流域水文、气候、人口和农业资料,利用冗余分析,定量区分1950年来营养、水文和气侯对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1978年前硅藻组合中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