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快速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并讨论了ENSO对东亚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影响。FGOALS_gl能较好模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演变,但较之再分析资料,模式模拟的急流强度偏弱,中心偏南。这主要是由于模式模拟的对流层中上层平均温度一致偏冷,且急流轴南部的冷偏差总是强于北部,使得模拟的经向温度差偏弱造成的。FGOALS_gl能合理再现东亚夏季副热带急流位置南北移动的年际变化特征,只是模拟的急流年际变率偏强。分析表明,模式模拟的ENSO偏差是造成西风急流年际变率偏强的重要原因。观测和模拟的东亚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移多发生在ENSO位相达到峰值之后的夏季,但由于模拟的ENSO强度偏强,峰值多出现在春、夏季,并能维持至翌年秋季,因此,ENSO在其衰减年的夏季,对热带对流层温度异常的加热作用依然很强,造成模式中热带地区的对流层温度异常强于观测,从而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年际变率模拟偏强。  相似文献   
92.
选取1962-2011年清远地区7个地面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和2005-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对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雷电灾害分布及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8.3 d,1962-2011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4.9d,存在年、季、月时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南部丘陵向西北部山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79宗,呈线性减少趋势,年内分布有明显的季、月变化:冬-春逐渐增多,春-夏迅速增加,夏-秋迅速减少,秋-冬变化平缓,5-6月最多,12-1月最少,空间变化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2005-2011年清远地区雷电灾害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308万元,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3.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94.
式可布台铁矿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铁矿成矿带西段,是此矿带极具代表性的铁矿床。主要赋存于以凝灰岩为主的石炭系上统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中。本文通过对式可布台矿区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来探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与成岩时代。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多数火山岩样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明矿区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英安岩组成,为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矿区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岛弧;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火山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1±1)Ma和(313±2)Ma,表明该区的火山岩为晚石炭世早期。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矿区内出露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可能属于俯冲过程末期大陆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的形成与构造岛弧环境有关,主体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95.
96.
达布矿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侧,具较大的铜(钼)成矿潜力.通过对达布矿区含矿花岗闪长岩体开展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达布矿区花岗闪长岩体是主要的含矿岩体之一,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5±0.3 Ma~16.0±0.4 Ma,属中新世(N1).岩体具高Al(Al2O3=15.6%~16.5%)、高Na(Na2O=4.51%~4.82%)、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稀土元素具弱正铕异常(Eu/Eu*=1.02~1.27)和正铈异常(Ce/Ce*=0.99~1.53);富集Rb、Ba、Sr和亏损Nb、Ta、Ti、Y.达布矿区花岗闪长岩体属Ⅰ型花岗岩,类似于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明显有别于冈底斯带中新世高K埃达克岩;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局部伸展背景下,由加厚下地壳物质(石榴石角闪岩)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大型水利枢纽影响下分汊河道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根据三峡水库下游的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基于动态分流比对分汊河道进行了类别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汊、支汊与洲头心滩的调整规律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分汊河道的洲头低滩均呈现萎缩,而汊河则表现为"主长支消"和"主消支长"并存的分异性规律;② 基于动态分流比的分汊河道类别划分方法,上述演变差异可归纳为枯水倾向汊河发展速率大于洪水倾向汊河的规律,且2008年之后洪水倾向汊河基本表现为淤积特征;③ 水文过程中洪水削减、中水持续时间增长是滩槽调整的驱动因素,汊河冲淤均是向着主支汊格局更加稳定的方向进行,并与流量变差系数减小的水文过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98.
"地震链"是较长距离范围内的中等地震丛集,由一系列统计上稀少的成对地震构成,成对的地震在时间及空间上紧密靠近("近邻地震")。地震链被认为是大地震具有几个月时间尺度的前兆现象。本文中我们利用随机地震目录,通过大量的检验证实该假设。此外,在地震链参数和某些特性改变的前提下,研究其稳定性。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变的参数:它们表现出地震相关的空间和能量标度关系。这两个参数与其后的地震震级之间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地震链是地震预报前兆逆向追踪算法(RTP)的第一步,该算法目前已被应用于正向预测检验。完整的RTP算法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是本文结果对证实RTP方法很重要。  相似文献   
99.
文章论述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统一登记的目的和意义,并在分析勘查登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勘查登记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转向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0.
渤海湾沿岸的盐硷地,北起北戴河,南至山东省的昌邑县,总共约有三千万亩。由於南北的土质、河流等自然情况的不同,其改良与利用的方法亦有所差异。因此,根据自然条件与改良和利用的措施,将渤海湾沿岸的盐硷地划分为二部,天津以北至山海关一段称为北部,天津以南至山东一段称为南部。 渤海湾沿岸的盐硷地,一般称之为海退地。地理学者对于海岸的升沉及其变迁的趋势虽有不同的论点,但这一带盐硷地的生成原因,主要是由於海水浸渍的结果应无异议。 渤海湾沿岸的盐硷地,野草丛生,系蝗虫栖息繁殖之地,华北一带每年蝗虫灾害的发生,均起源於此,然后逐渐蔓延各地。但在另一方面,此带的盐硷地经改良与利用之后,每亩可产稻谷一千余斤,这说明只要将盐硷地对于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消除之后,土地的生产率仍然是很高的。这一带的国营农场经过农业技术措施的不断改进后,农作物产量不断在增长。同时,此带土地广阔,又系国有,宜于建立国营机耕农场。因此,为了根本消减蝗虫灾害,增加耕地面积以及修建国营农场,以提高我国农业产品起见,对於渤海湾沿岸盐硷地的利用与改良问题,实有研究的必要。兹将渤海湾北部盐硷地的自然情况与改良利用的研究结果发表于下,以供读者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