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0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流体地球化学异常与远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 M_s 8.1级地震和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M_s 8.7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流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异常。两次远强震前后的流体异常幅度很大,并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异常始于震前2-7天,He、N_2/O_2、He/Ar、N_2/Ar 为负异常,Ar/O_2为正异常。远强震前后流体异常特征与 CCSD附近小震前后流体异常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表明昆仑山口西 M_s 8.1级地震前后和苏门答腊 M_s 8.7级地震前后的 CCSD 主孔流体异常可能与两次远强震相关。认为 CCSD 主孔中的 He、N_2、Ar 是记录远强震的敏感载体,可能记录了震前长周期波传播至 CCSD 主孔时激发的流体变化,反映了震源区的应力变化,也可能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乃至地球深部构造活动产生的场兆、源兆信息。  相似文献   
102.
关于CCSD主孔4820~4930 m井段气体异常的初步解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CCSD主孔取心钻进的第153至166回次(对应井深为4820~4930m)施工中,流体地球化学现场实验室监测到非常显著的气体异常。按气体浓度的变化,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异常区段,分别位于4820~4860m和4869~4930m井段。两个区段均表现为显著的CO2和H2异常,第一区段的最大值分别为3.6%和12.1%,第二区段的最大值分别为24.8%和18.7%。第二区段除了CO2和H2异常值更高以外,在其后期(井深4906m)还出现了一处比较短暂的He气异常,最高值达到17×10-6,比基础值高出200%。通过对钻井过程的分析及泥浆的离线实验研究认为:微生物对泥浆的分解作用是本次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堵漏剂助长了气体异常的升高和延续;由泥浆分解产生的CO2和H2与来自地下的流体并存是本次异常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4906米附近氦气体异常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MH-2C取心钻井的第163回次,出现了一处比较短暂的氦气异常,最高值达到17×10-6(摩尔分数),比基础值高出200%,对应的迟到深度为4 906 m。气体异常与对应深度的岩心上的X形剪节理相对应。通过对所收集的三个气体样品的氦同位素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的幔源氦在异常气体中的比例为2.68%~4.58%,说明该岩层中曾有少量幔源流体混入。由于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幔源氦比例较低,故推测本次氦异常由裂隙封存的流体所致,该段岩层处于俯冲陆壳的内部而非边缘。  相似文献   
104.
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第六届国际地质和环境材料分析大会”(Geoanalysis 2006)于2006年9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联合主办,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05.
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是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具有代表性的元古代铁-铜-稀土矿床之一,矿床中除Fe、Cu外,还伴生REEs、Nb、Co、Mo、Au、U等元素。由于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并且稀土、稀有矿物结晶粒度细小、嵌布特征复杂,使用传统的测试技术很难准确地识别鉴定,因此该矿床中稀土、稀有(铌)矿物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应用目前国际上矿物与地质行业先进的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显微结构原位分析技术,实现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定量识别和鉴定,准确地测定了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脉状矿石中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在脉状矿石发现了含量可观的氟碳钙铈矿(0.82%)和少量的含铌金红石(0.02%)等稀土稀有矿物。研究表明,除了铁氧化物成矿阶段,在铜硫化物成矿阶段也伴随有稀土成矿作用,因此可将主矿化期划分为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Ⅱ-1)和铜硫化物(-金)-稀土矿化阶段(Ⅱ-2)。研究成果为矿石中稀土、稀有金属等战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矿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可望在地质、勘探、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2,31(3):375-376
五月里,一行十人,日落而行,马不停蹄,连续在祖国的六大地区展开了实验测试与地学研究紧密结合的探路之旅。每日清晨,都能感受到一股新意。这无疑是一次思想和视野的开拓之旅。实验与地学,犹如人类贴近大地,需要我们彼此恭身,携手而行。此时的五月,在北京已然夏意十足。信手翻看日历,正刚过小满,快到芒种,  相似文献   
107.
傲雪迎春,瑞华丰年。2011年辛卯年岁末,适逢回家途中,经江汉平原,路遇大雪,只见车外雪花扑窗,万物银装素裹,广袤的田野已是满目皑皑白雪,而片片青苗在雪中却仍然掩不住青涩的萌动和倔强的绿意,遥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襟怀,不禁心生慰藉……。回望《岩矿测试》又走过的一年,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和编辑们辛勤劳作和不懈努力的身影尚在昨日,思绪如雪花飞舞,落笔怎堪无言。在过去的一年里,《岩矿测试》砥砺前行,影响因子从2010年的0.81跃升到2011年的1.28。在新的一年,《岩矿测试》迎来了办刊30周年,睹今日瑞雪,我们期冀她获得更丰实的进步与收获。作为2012年第31卷的第1期,我们重点选择发表了28篇论文,共200页,为我刊历年之最。作为开篇,本期特别推介其中的8篇,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8.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4,33(2):正文前I-正文前II
索契,一个特别神秘又特别具有吸引力的名字。自小就懵懂地知道在遥远的天边有这么一个地方。但至今也还没有去过。。。  相似文献   
109.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4,33(3):正文前I-正文前II
北京的四月是一座桥,你在此岸凭栏远眺了一整个冬天,刚到隔岸隐有花红柳绿,还没来得及跨过这一泓春水,那头却早已是花事喧嚣了。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漫长,雪下得极少。如此漫长的寒冷,地下万物是否安好?眼下总算到了四月,于是选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去了离奥运村不远的海棠花溪,发现那里早已花攒锦簇,人山人海……  相似文献   
110.
OmniStar小型气体质谱仪用于车载实验室,可根据野外情况采取灵活的采样方式,实现对H2、He、CH4、N2、O2、Ar、CO2以及C3H8、C4H10的现场分析。对浓度为100×10-6的H2、He、CH4、N2、O2、Ar、CO2混合标气进行100次连续测定,得到的各组分的精密度(RSD)均优于1%,H2、He、Ar、CO2准确度(RE)分别为3.74、0.94、1.83、10.5;对室内空气进行连续3 500次测定,得到的H2、He、CO2的精密度分别为2.25%、5.55%、4.06%,N2、O2、Ar的精密度优于1%;对CH4、C2H6、C3H8、C4H10混合标准气体进行连续13次测量,得到的C3H8、C4H10的精密度(RSD)优于1%,测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完全吻合,能够满足野外现场分析需求。在内蒙古西乌旗及新疆金窝子地区应用该仪器,采用采样袋取气、螺旋钻及井孔原位在线测定等方式得到样品数据,并发现两区域内部分采样点的CO2、H2及He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