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为了研究腾冲地区广泛分布的玄武岩残积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通过比重试验、含水率试验、固结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获取相关试验参数,并进行室内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玄武岩残积粘土化学成份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玄武岩残积粘土的含水率介于14%~95%之间,平均值为49.44%,孔隙比介于0.48~2.56之间,平均为1.44,饱和度介于46~100之间,平均值为92.52,湿密度介于1.36~2.13,平均值为1.68;压缩系数a1-2为0.67 MPa-1,属于高压缩性土,土体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变化大,直剪快剪黏聚力C为40.13 kPa,内摩擦角φ为7.44°,强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1970年以来西宁盆地及邻近区域的中小震目录运用分时段累计频度、b值曲线、时间窗滑移等方法,对其监测能力的逐年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震级和最小可能完整性震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域的地震监测能力逐年提高,由最初的ML2.3提升到目前的ML1.5.同时表明,在数次周边1000 km范围内的7级以上大震前,本区域的ML2~3明显增多,这一现象表明西宁盆地及邻近区域的小震活动特征具有一定的前兆指示意义.空间b值表明:西宁盆地内部一直处于较高b值的状态,而其外围尤其是北部区域处于低b值状态,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3.
利用1995~2013年间NCEP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受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其分布期主要集中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夏季台湾海峡不存在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强度异常要滞后ENSO 1个月,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强度较正常年份要弱,而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强度较正常年份要强;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还存在准16.0个月和准45.3个月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其变化同ENSO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2001 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发生在青藏高原区域最大地震之一,对研究青藏高原的运动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从地震发生至今,不同研究者运用不同资料和方法获取的地震破裂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GPS和InSAR资料数据,参考最新研究成果,构建更为合理的断层几何模型,运用SDM方法反演本次地震的破裂分布.在反演中充分考虑不同数据权重的影响及InSAR数据中存在的整体偏移.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断层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最大破裂位错为~6.9 m,分布在35.76°N、93.40°E附近,地震较大破裂区域主要分布在地下20 km以内.同时,反演的位错分布在断层浅部与地质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分布较为吻合.在与前人相关研究的对比中,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是较高的,例如,近地表破裂包络线与地表考察结果相近,地下破裂分布特征与前人提出的3次子地震事件相一致等,再一次佐证了此次地震由多次子地震事件组成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5.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6.
青藏高原东北部处于阿尔金断裂、祁连-海源断裂、东昆仑断裂3条巨型走滑断裂所围限的地块,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就是这个围限区域内的一个重要的断裂.2003年4月17日在该断裂带附近的德令哈的怀图塔拉乡发生了1次6.8级地震及3次5级左右地震,随后进入约1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2004年5至7月该区域的3.5级以上的地震再次活跃.  相似文献   
37.
<正>去年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以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像,各地培育和建设速度很快,出现了浙江、贵州等一批示范小镇。但在探索中,问题也不少,有些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生搬硬套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对这些进行了深刻分析。特色小镇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都有好处。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38.
2008年青海大柴旦6.3级地震及发震背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1月10日青海省大柴旦地区发生6.3级地震,打破了青海省境内55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该次地震可能是对2008年5月12 日汶川8.0级地震在青藏块体内部应力调整的响应.通过该次地震及其发震断裂周缘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裂活动性主要以逆冲为主并兼有走滑特性.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大柴旦-宗务隆山断裂带开挖探槽,探槽剖面揭露该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有过明显活动;断裂带周缘历史地震的分布特征表明断裂带新的活动明显向南迁移;这与野外调查结果断层活动不断向山前迁移相一致.根据对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内部中强震活动有顺时针螺旋迁移的特征,这一活动特征与GPS观测的青藏块体内部应力顺时针调整相一致,这一特征可能代表了青藏块体内部地震活动的一种新规律.基于对这种规律的认识和祁连地震带的大震构造孕育条件,祁连地震带东南部地区应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 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系统研究2014年景谷6.6级地震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景谷6.6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都出现明显上升变或下降异常, 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 可能是景谷 6.6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 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景谷6.6级地震前后空间异常随时间的演变, 给出了异常发展变化模式, 最后应用研究地震资料的累积次数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0.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河流,近年的水电开发活动,使其日益成为国内外国际河流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国际关系研究中常用的事件分析方法,在构建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从事件类型、涉及国别、事件频率、影响程度四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分配问题是雅江流域主要问题;中国在雅江国际河流问题上与下游国家的联系主要以与印度或孟加拉国的双边联系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雅江冲突与合作事件的频率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雅江围绕国际河流的国际关系局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60年代的平稳阶段、70年代的紧张阶段、80年代的沉寂阶段、90年代后的持续关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