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秦岭造山带根部地壳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索书田  游振东 《地球科学》1994,19(5):633-646
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运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和分析了秦岭造山带根部-大别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的三维结构及流变学演化历史,通过现代及中-新元古代时期地壳流变学剖面的构筑,强调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及变质变形分解作用对中下地壳结构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控制作用,线状强应变带与透镜状弱应变域的规律组合,是秦岭造山带及其根部地壳结构的基本样式,并具尺度不变性,将古老中下地壳近3Ga的流变学演化历史划分为7个阶段。它  相似文献   
62.
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隙是土结构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特征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应用结构图象定量分析系统对成都粘土孔隙性的微观研究成果并对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类型和定向程度等形态和几何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64.
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生物量最大,其次为锐齿栎-鹅耳枥等小乔木混交群落,而锐齿栎单一优势种群落(纯林)生物量相对较小,杂木林群落生物量最小,其生物量比锐齿栎单一优势种混交群落低34.27%;2.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的生物量增长规律为在群落发育成熟(80林龄左右)之前生物量在一直增加,到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成熟林),生物量趋于稳定(200 t/hm2),随群落发育进入末期,生物量有可能稍有降低;3.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在阴、阳坡都随海拔梯度先升高,后降低,呈典型的“中间膨胀”模式。  相似文献   
65.
66.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笔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我国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在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大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复杂纷繁的构造图景.为了探索我国东部大陆构造及其形成演化的规律,开拓找矿远景,今秋将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讨论会”.本刊约请几位专家对大陆构造中的几个问题抒发己见,供关心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的同志们参考.今后我们还将采用这种笔谈形式对地质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67.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岩石圈流变学基本原理指导下,运用现代构造解析学方法,在不同尺度上差别和分析了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内深俯冲,同碰撞构造及UHP和HP岩石折返过程中的变形特征,重点讨论同碰撞形成的高角度网结状榴辉岩切带阵列,高角闪岩相剪切及有关变形组合以及碰撞期后伸展韧性薄化变形样式,强调指出不同地壳层次和物理条件下变形分解作用的重要性,而且,在UHP和HP变质带内最有效的应变体制是剪切作用,并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不同格式的剪切带网状系统,以构造学记录为主线,结合已有可利用的岩石学,变质作用p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提出一个UHP和HP变质带尺度上的流变学演化模式,其中,UHP和HP变质岩石由地幔深度折返到地壳表层,经历了楔状挤出,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晚造山伸展塌陷,揭顶作用等多个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8.
苏北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内的斜卧褶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制图证实,在苏北东海地区的驼峰、房山及虎山等超高压(UHP)变质带岩石出露地段,都有不同尺度的斜卧褶皱发育。在详细地描述了典型的斜卧褶皱组成、几何形态、位态及其形成的物理环境之后,指出斜卧褶皱及分隔它们的韧性剪切带,在构造上,是组成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柱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在超高压变作用期后伸展体制及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同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残余构造,只保留于大的榴辉岩和超镁铁质结构透镜体核部。无疑,在超高压变质岩石露头区地表构造研究所得的结果,对在东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所掩盖区实施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揭露的地质现象解释,有重要参考意义。强调指出,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所揭示的地壳构造,可能主要代表角闪岩相及伸展体制下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69.
地铁是城市内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对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居民出行便捷度起到重要作用。个体通过地铁前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能力受个体前往地铁站的能力和地铁站间的通行能力影响。基于此,该文综合考虑个体可达性与地方可达性,提出评价个体到达区域内不同地点能力的指标——个体区域出行可达性,即从某点出发就近进入某类交通网络节点,通过该交通网络到达该网络所有节点的最短时间均值,可结合最短旅行时间及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计算得到,以尽可能精细地评价在节点分布足以代表区域的情形下个体到达整个区域的能力,并计算了上海中环以内城区地铁出行的个体区域出行可达性。结果表明:受线网结构和自然地物分布的影响,个体在上海中心城区通过地铁前往不同地点的能力由最中心地区向外波动下降,部分特殊地区和线网稀疏区个体出行能力较差,浦西地区的可达性情况明显好于浦东地区。  相似文献   
70.
通过内蒙古准格尔黑岱沟矿富镓(Ga)煤样在不同温度段的灰化试验,测定了煤在不同温度下的烧失量,研究了Ga在灰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灰化过程中供氧不足时,镓可能转化为易挥发的低价化合物而挥发;灰化温度在300~500℃间时,煤样的烧失量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镓的损失量由高变低;灰化温度高于500℃时,煤样烧失量随温度升高增长缓慢,镓的损失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