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赣江断裂带是中生代以来华东南大地构造演化所形成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位于赣江断裂带北段的庐山星子地区受其制约也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庐山星子地区的海会花岗岩体则是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在前人对赣江断裂带的宏观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次工作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观察和综合研究,发现庐山星子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的海会花岗岩体保存着赣江断裂北段活动的构造形迹和时代证据,并对赣江断裂带北段活动时代和期次划分补充了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宏观尺度上赣江断裂北段西侧的瑞昌-德安牵引弧形构造和夹持于赣江断裂带两条次级断裂之间的"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等很多构造现象总体上都表明赣江断裂具有左行运动特征,这与"庐山巨型构造透镜体"东侧边部海会花岗岩体中韧性变形带的左行剪切是一致的,是同期活动的不同表现;而Z字型张裂隙中充填的石英脉及该石英脉中发育的破劈理则揭示了赣江断裂带左行平移后经伸展张裂运动向右行平移的转变。SHRIMP锆石U-Pb法测得海会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1.2Ma(2σ,MSWD=1.17),Rb-Sr法测得赣江断裂北段伸展张裂阶段的Z字型石英脉年龄为89±7.1Ma (1σ),为赣江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结合赣江断裂带已有研究成果,其多期活动性再次被讨论和强调,这有利于深入认识华东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的多阶段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2.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接壤部位的赣东北地区。公园内的花岗岩是区域上怀玉山岩体的一部分,出露面积约98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为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3期为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其中以第2期的规模最大,公园内最重要的景点即分布于该期花岗岩内。利用SHRIMP锆石U—Ph方法对第2、3期花岗岩的测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分别为123±2.2Ma和115.6±2.0Ma,晚于区域上的成矿岩体。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均由黑云母、条纹长石、钠长石(An〈8%)和石英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有高Si(〉75%)、高碱(7.7~8.8%)、低钙(〈1%)、高FeO^+/MgO(11~54)的特点。在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高的10000×Ga/Al值特征(3.3~4.0),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有明显区别,而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上属于A2型花岗岩,为造山后大陆壳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于约10km的深度,并于6km左右发生侵位,侵位时的温度约850~900℃。  相似文献   
23.
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境内的马畈岩体((462.7±1.5) Ma)、笃祜店岩体((293 ± 12) Ma)、苏仙石岩体((146.2± 0.9) Ma)分别形成在加里东、海西和燕山构造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3期岩体均为I型花岗岩,马畈岩体和笃祜店岩体具有陆弧花岗岩特点,是破坏性板块边缘产物;苏仙石岩体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特点.构造分析显示三者变形特点明显不同:马畈岩体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较为复杂;笃祜店岩体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大;苏仙石岩体经历了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小.根据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分析,在古生代,扬子板块曾两次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碰撞.早期(约 400 Ma)碰撞形成北淮阳结晶基底并伴有加里东期高压榴辉岩,晚期(230 Ma)碰撞形成大别山造山带并伴有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具有多旋回碰撞缝合带特点.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新发现了埃达克岩,岩性包括石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斜长岩和英安岩。它们是温都尔庙—图林凯早古生代消减带的一种岩浆岩标志。精确的SHRIMP U-Pb测年表明:①石英闪长岩侵位于约467±13Ma,说明温都尔庙古洋壳的消减可能始于约467±13Ma或更早。随后不久,这一岩石经历了约451±18Ma的高级变质和部分熔融事件。②英安岩喷发于约459±8Ma,奥长花岗岩形成略晚,约451±7Ma,最后形成了斜长岩的岩墙,其时代约为429±7Ma。据此认为,温都尔庙—图林凯古洋壳在早古生代时期,经历了愈38Ma的消减事件。  相似文献   
25.
滇川西部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威尔逊旋回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晓猛  简平 《地质论评》2004,50(4):343-350
本文对滇川西部金沙江造山带被动大陆边缘、蛇绿岩、洋盆相放射虫硅质岩、岛弧岩浆岩和造山磨拉石建造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古生物化石和SHRIMP年龄,论证了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的威尔逊旋回,即大陆裂解(晚泥盆世)、洋盆扩张(石炭纪)、俯冲消减(二叠纪)和碰撞造山(三叠纪)。金沙江洋是滇川西部古特提斯多岛洋中重要的支洋盆。  相似文献   
26.
桐柏-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桐柏- 大别造山带是多旋回发展的复合造山带,至少有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三个造山旋回。加里东旋回结束洋壳发展历史,经历了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和局部强烈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桐柏-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具小洋盆、微古陆、多岛海古地理面貌,总体向北俯冲,最终形成陆 陆碰撞造山带。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各具特色的单元:北淮阳构造带是一个板块碰撞混杂带;中间隆起区相当于岛弧性质,但它部分地段曾一度伴随小洋盆俯冲至深处,形成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随应褶皱带为大陆裂谷性质,并具某些弧后盆地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大陆造山带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特征。桐柏- 大别造山带向东被后期的郯庐断裂所截;向西与秦岭造山带相连。通过区域地质和古地磁对比,加里东期秦岭造山带开裂规模更大,蛇绿岩更发育,构成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碰撞时大别造山带先碰,然而逐渐向西迁移  相似文献   
27.
云南新平县双沟蛇绿岩U—Pb年代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简平 《岩石学报》1998,14(2):207-211
对滇西哀牢山双沟蛇绿岩进行了U-Pb年代学研究。龙塘辉长岩锆石U-Pb下交点年龄为362±41Ma;双沟斜长花岗岩给出U-Pb年龄328±16Ma。这一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存在海西期蛇绿岩套,为解决古特提斯洋形成时代问题提供了新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山带构造年代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巍然  简平 《地学前缘》1998,5(2):282-282
  相似文献   
29.
大别造山带东段南,北大别两类不同产关的柯石英榴辉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对比研究表明:1.石马辉岩超高压变质事件发生于471±2Ma前,并受到海西期热事件;(2)碧溪岭与超镁铁质岩共生的榴辉岩是晚元古代北大别古岛岛弧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系可能形成于91±56Ma;(3)大别地区东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超高夺变质带并置,反映了造山带形成多期“开”“合”的复杂演化史。  相似文献   
30.
大别基底老于2800Ma——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测年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锆石逐层蒸发法,分别在中国地质大学和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对大别山黄土岭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两次分析组出可以对比的结果,分别为2811±27Ma和2814±28Ma。这一结果表明大别基底的时代应老于2800Ma,为大别山的构造归属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