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太行山早前寒武纪杂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事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地质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确定了太行山的地质事件主要有 5期 .新太古代早期玄武质岩浆喷发和石英闪长质 英云闪长质岩浆侵位 ,形成阜平片麻岩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TTG片麻杂岩中变质基性岩包体 .新太古代晚期麻粒岩相变质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侵位 .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伸展隆升 ,形成城南庄大型变形带 ,沿着伸展变形带变质基性岩脉侵位 .古元古代晚期 (吕梁期 )太行山前寒武纪杂岩重新活化 ,构造隆升 ,南营片麻岩侵位 ,之后形成龙泉关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末期形成区域性花岗质伟晶岩 ,代表吕梁运动结束  相似文献   
22.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GPS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超大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建立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此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此系统由7个功能模块组成,即地震地质基本信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管理、帮助和退出等.其核心部分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本文还介绍了彩红外航片遥感技术在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露头、钻井资料均揭示,其为海相沉积烃源岩,且石炭系泥页岩气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泥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演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野外露头、探井、地震、非震等资料证实了石炭系的残留及分布。研究认为,柴东地区石炭系泥页岩主要集中在上石炭统滨岸潮坪沉积的克鲁克组,发育炭质泥页岩、暗色泥岩2种烃源岩,有机碳均值为3.0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73%的样品达到中等-好烃源岩。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尕丘、欧南、霍布逊和德令哈凹陷,分隔性较强,具有多个厚度中心,其中以欧南凹陷石灰沟地区和霍布逊凹陷落实程度高、资源潜力大,是泥页岩气最有利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   
24.
随着海洋的开发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水下摄影技术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众所周知,来自太阳和天空的总辐射能,在半米的水层中消失超过一半,其原因是在于海水对红外线的强烈吸收,因此选取合适的水下摄影光源对水下摄影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大气中摄影一般只要注意介质的散射就可以了,而在海水中,吸收和散射都对摄影充当同样重要的角色,这样对光源的选择就必须兼顾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下摄影光源的发光光谱必须在海水透射窗部分比较丰富。海水对不同光波的波长有不同的衰减率,一般可以用下列式子来表示: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东段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变化及原型盆地性质,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东段红山、霍布逊凹陷中、新生界野外地质露头追踪、钻井(孔)资料分析、岩性岩相分析、二维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划分对比及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的研究,认为中、新生代沉积迁移呈现出形象的“跷跷板”移动现象,这种现象与凹陷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盆地性质及板块运动的远程效应有关。下侏罗统局限于红山小型断陷盆地,中侏罗统范围向南扩大到霍布逊凹陷,与羌塘板块、拉萨地块与亚欧板块两次俯冲挤压碰撞之间的应力松弛作用有关,此作用在早侏罗世导致北部红山地区的板缘裂陷,在中侏罗世扩展到南部的霍布逊地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沉积中心位于红山挤压型盆地,这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导致柴北缘地区构造反转有关;古近系在北部红山凹陷的发育而在南部霍布逊凹陷的缺失,与新特提斯洋东部闭合首先导致霍布逊地区隆升有关;新近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南部霍布逊凹陷,与此时柴北缘及周缘山系全面隆升导致沉积中心南移有关。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柴北缘东部及周缘侏罗系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笔者等基于柴北缘东段红山、霍布逊及德令哈凹陷侏罗系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地层接触关系追踪、二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岩性岩相突变特征分析,同时与中国西北地区其他典型的盆地侏罗系发育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西北多个板块的相互作用的构造背景之下,柴北缘东段燕山期构造运动Ⅰ幕发生在早—中侏罗世,以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较为均一、发育粗碎屑凹陷、每个凹陷内具有幕式沉积充填特征,与中国西北其他盆地对比,此幕构造运动波及面大,但强度较弱,推测与中国西北周边各板块碰撞造山之后的伸展作用相关;燕山期构造运动Ⅱ幕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此幕构造运动导致古地理与古构造环境向新的环境转变,以中—上侏罗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白垩系及晚侏罗统的残缺不全为特征,推测与拉萨地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以及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及Kolyma—Omolon地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27.
28.
简述了WR-II型海洋静力触探仪中岩土力学分层模型的建立原则,在计算机上采用曲线Ps-h或qc-h,fs-h,Rf-h与分层模型同步运行并显示的技术,实现了岩土力学分层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过渡,从而可大大推进勘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论某矿床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南某多金属硫铁矿矿床产于燕山期钾长花岗斑岩与震旦亚界燧石条带白云岩的接触带。矿石的矿物成分有赤铁矿、金属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碳酸盐、重晶石,菱铁矿、镁磁铁矿及含镁的磁铁矿、镁橄榄石、粒硅镁石、蛇纹石、滑石、透闪石、绿泥石等,因之  相似文献   
30.
河南某矿床岩浆热液成因菱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菱铁矿有产于伟晶岩脉、热液矿床及沉积矿床中等多种产状。目前,我国对许多矿床内菱铁矿的成因有沉积论、热液论和沉积热液改造论等不同观点的争议。本文对河南某斑岩型钼-多金属硫铁矿床中菱铁矿的成因标型特征研究初步成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