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成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烃源岩中存在大量矿物沥青基质,目前对其成烃潜力知之甚少。本文以酒东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为例,从矿物沥青基质与有机显微组分,无机矿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及其荧光变化特点探讨其组成及成烃潜力,结果表明,矿物沥青基质中有机质含量低,且以次生有机质为主,原生有机质含量较少,成烃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了桂中晚二叠世合山组碳酸盐岩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年代效应”校正及古盐度与古温度计算问题,结果表明合山组煤系的碳酸盐岩形成于海相环境,校正后的δ~13C在0.07~4.75‰之间,z值>120,且Z值的梯度变化与沉积环境基本一致。用校正后的δ~18O计算出碳酸盐岩形成时介质古温度为12~37℃,且大多在19—29℃,说明晚二叠世该区属温暖或炎热的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83.
红外遥感探查石臼河渗漏与奥陶纪石灰岩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矿区范围的红外遥感影象作出判译,在河水渗漏与深部奥灰水探测上取得了相应地进展,同时例举了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84.
成烃理论的发展——(Ⅱ)煤成油及其初次运移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侏罗系煤系地层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西北区的一些含煤盆地中都发现了丰富油气矿藏。煤成油的勘探开发和研究,是对陆相生油理论的重大发展,本文介绍了秦匡宗提出的一种利用^13C NMR谱确定油潜力碳、气潜力碳和芳构碳评价生油气潜力的新方法,以及一种煤成烃的阶段性初次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85.
86.
87.
调整井作为在原有井网基础上补充的一些零散井或成批成排的加密井,对于老油田挖潜、改善注采井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海上油气开发平台设计面积有限,其中给井槽专用的区域面积也随之有限,最终导致井槽数量有限。一些后续的调整井经常遇到无剩余井槽可用的情况。S平台便存在这种问题,其中一个大尺寸井槽原先所钻老井,采用全井段封固固井,水泥返高至井口附近,再利用过程中需要先进行老井弃井,需要对φ3397和2245 mm双层套管切割、起出处理。以此为例,介绍了大尺寸井槽的弃井再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88.
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的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63年,我们对长江下游著名的三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波阳湖和太湖,概略地进行了地貌、第四纪地层、新构造及其他湖泊地质方面的考察,研究了湖泊的发展历史。这三个湖泊有一些共同特点,又相互有明显差异,反映了我国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大基地建设需要,在满都拉图地区开展了BMT试验应用,旨在研究该方法在2 000 m以浅的探测能力及效果,为区内铀矿资源评价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通过试验区方法数据采集时间及最低频率测试,为兼顾工作效率与效益,最终确定最低探测频率为0.10 Hz、观测时间为60 min,可确保二连盆地探测深度达到1 500~2 000 m的要求,满足地质任务的需要。方法试验结果与钻孔及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MT在解决盆地盖层结构、基底构造与目的层砂体发育特征以及断裂构造等地质问题上具有可行性,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