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大庆之际,我们希望中国科技工作者多写中文论文,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发表中文论文, 用实际行动支持实现中国梦 。 当下,是中国科技事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究受到空前的重视,科学研究的经费达到历史上的最高位。不过,现在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在写中文论文时有许多难处,因为许多西方媒体把中文期刊与低水平划等号;不少国人也把外国期刊与先进水平划等号。于是,研究生不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毕不了业,研究人员不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得不到职称晋升,也很难申请到新的科研项目。他们常常没有选择,不得不把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送到外国期刊发表,“把论文发表在外国期刊”成为一种不应出现的怪象。  相似文献   
84.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重新探讨了蓟县中、新元古代层序及不同层序的层序界面、副层序的类型、相演化及海平面变化;初步识别出18个层序界面,因而将其划分为17个层序,其中有5个层序界面与岩组界线不一致。通过生物的丰度探讨了生油层,通过岩相组合探讨了可能的储油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释这一中、新元古代地层剖面时注重对已有资料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85.
强调了水深、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Eustasy)变化的不同及相互关系。论证了应用实测地层厚度计算海平面变化时可以忽略压实作用,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水深的变化可能与海平面的变化一致。探讨了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86.
“冰臼”成因争鸣-——以克什克腾旗青山岩臼群为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章雨旭 《地质论评》2005,51(6):680,712-680
近年来,韩同林研究员、吕洪波教授多次报道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现冰臼群(韩同林等,1999,韩同林,2004;吕洪波等,2005;吕洪波等o);韩同林等(2001)、韩同林(2004)甚至报道在广东发现冰臼群。吕洪波教授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上的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们对这种臼的成因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如,崔之久等(1999)认为这种臼是风蚀而成,称为壶穴。田明中等9认为是“由于岩石的差异风化以及风、水等综合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称为岩臼。笔者在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学讨论会期间,与一百多位华人地质学家一道,考察了克什克腾旗的青山岩臼群,经短暂考察和认真思考,认为这些岩臼应当是近现代差异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
中国非金属矿产分布及主要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菱镁矿,滑石、石墨等主要产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佳木斯地块的早,中元古代基底中,萤石、明矾石、膨润土、沸石、叶蜡石等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灰岩、白云岩在华北主要产于下古生界,在华南主要产于泥盆系-三叠系。石盐、钾盐、芒硝主要产于西部现代盐湖和东部白垩-早第三纪断陷盆地。硫主要为中生代热液成因,广布于东部。磷矿主要产于扬子地台上震旦统一下寒武统,湘黔边界寒武系底部黑色页  相似文献   
88.
古生代是中国中部多个微板块开始相互拼接、碰撞的重要时期。而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处于多个微板块的交接部位,受微板块相互作用的制约,盆地隆凹构造格局于奥陶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分别发生三期转型,构造格局转型成为探索微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在盆地内部响应的重要线索。根据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将其简化为近似直角梯形的等厚各向同性弹性薄板模型,并根据当时的大地构造背景设定多种可能的边界条件,对盆地隆凹构造格局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发现只有一种特定边界条件下,隆凹格局的最终形态及其演化过程与地质事实相似,说明盆地内部的隆凹格局是在特定构造体制背景下发育的一种结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早古生代华北板块的南、西边界同时受到规模相近的洋-陆碰撞的约束,盆地南西角顶部位发育了“L”状的边缘隆起;至晚古生代盆地南、北边界附近的陆-陆(或者弧-陆)相互作用已成为大地构造的主要特色,早期华北板块与南、北两侧板块的接触面积有限,作用力相对微弱,盆地西边界相对固定,盆内构造以南北向展布的细腰状隆起为主要特征;随着板块间接触面的不断扩大,板块边界的挤压作用也持续加剧,受之影响,盆地古地理相带分界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而...  相似文献   
89.
四川平武钨锡铍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平武新近发现多处规模较大的产于晶洞中的绿柱石、锡石和白钨矿宝石矿。本文对矿石矿物绿柱石、锡石和白钨矿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直接获取了成矿期的流体信息,由于绿柱石、锡石的结晶均较早,故更为接近原始成矿流体的性质。平武钨锡铍宝石矿中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三种类型。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最佳取值区间为260~300℃,盐度范围为0.53%~8.73%NaCleq,压力估算小于10.5MPa,矿床类型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绿柱石中含子矿物包裹体和CO2三相包裹体共存,二者均一温度平均值较为相近,显示了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绿柱石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和盐度平均值均高于白钨矿和锡石,绿柱石和白钨矿包裹体液相成分中F^-、Cl^-离子含量高于锡石。绿柱石、白钨矿和锡石三种矿物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绿柱石→锡石→白钨矿。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