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已报道的FeSOD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简并PCR的方法获得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FeSOD(HpFeSOD)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采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到5′端和3′端。拼接后得到HpFeSOD cDNA全长,该基因全长为1 138 bp,ORF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把已经得到的HpFeSOD序列推导成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知物种的FeSOD氨基酸序列相比较,雨生红球藻FeSOD与杜氏藻、衣藻、团藻、石莼、颤藻的同源性为89%、83%、78%、70%和63%。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雨生红球藻FeSOD与杜氏藻FeSOD聚在一起,介于真菌与高等植物之间并且真核微藻FeSOD与高等植物的同源性更高,推测其在进化上与高等植物的亲源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海洋工程开发等原因致使近海生态环境破坏、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严重影响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生态渔业的主要发展方式之一,海洋牧场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文章从海南省建设海洋牧场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入手,分析了目前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海洋牧场的建设类型及主要建设内容,并分析了发展经营策略,以期为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3.
河南窑场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阳  苏慧敏  秦松  田磊  陈媛 《矿床地质》2009,28(3):321-335
通过对窑场铁矿床围岩和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出本区条带状硅铁建造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范围,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岩-中酸性杂砂岩-硅铁质沉积建造.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含矿围岩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0~340 ℃之间,矿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300 ℃,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eq)为088%~1134%)]、低密度(066~099 g/cm3)特征.由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可知,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具有较复杂的气液相成分,显示除水外,还具有较强还原性物质成分的特征峰值,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均处于还原环境.窑场铁矿床经历了前期含硅铁沉积物的沉积阶段和后期的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变质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现象,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4.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12):23-26
海洋未被利用的有效面积约为陆地的5~10倍 ,海洋生物中99 %的物种尚未被利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FAB -MS、2D -NMR、手性色谱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活性肽 ,特别是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予以综述 ,并展望开发利用的前景。1抗肿瘤活性肽的来源1.1海藻藻类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已发现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40.86 %来自藻类[1] ,而其它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有可能最初也来源于藻类。如最初从海绵(Halichondriaoda…  相似文献   
65.
66.
根据1992年1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藻类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认为:两年来藻类分子遗传学发展迅速,经济藻类基因工程研究已经有所突破。藻类学研究正在进入分子时代,分子生物技术成为推动藻类学研究和藻类资源开发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7.
藻类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3,17(1):34-37
  相似文献   
68.
孤雌生殖海带对草丁膦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9年4-7月,以孤雌生殖海带为材料,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对草丁膦的敏感性,以期得到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草丁膦对不同长度孤雌生殖海带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果表明,孤雌海带在0.5-1.6cm长度范围内,草丁膦的半数致死剂量与海带的长度不相关,而与草丁膦的剂量和作用时间相关。孤雌生殖海带对草丁膦比对氯霉素和潮霉素更为敏感。提示,bar基因有可能成为海带基因工程更为理想的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9.
用基因枪将GUS基因导入褐藻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于1993年11月-1994年2月,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PH1221质粒装有GaMV 35S启动子,GUS基因以及nos的3'调控区导入海带和裙带菜组织切块中。48h后,在海带假根细胞和裙带菜中肋部叶片细胞中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实验表明,微粒子轰击法是外源基因导入大型褐藻的一个有效途径。GaMV 35S启动子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海洋藻类中的表达,可作为藻类基因工程的启动元件。  相似文献   
70.
谷洋洋  刘冰  杜虹  张允允  秦松 《海洋科学》2016,40(7):170-177
藻胆蛋白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以作为医学研究中的荧光标记物和氧化应激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高纯度藻胆蛋白的分离纯化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蓝藻中的螺旋藻和红藻中的微藻紫球藻是研究较多的材料,龙须菜近年来的广泛种植,扩大了原材料的来源。藻胆蛋白的粗提主要是由物理破碎和化学沉淀组成,破碎的方法因原料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差异。高纯度的藻胆蛋白获取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等方法,这些方法耗时长,回收率低;双水相萃取,利凡诺沉淀,壳聚糖和活性碳吸附沉淀为人们分离纯化藻胆蛋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