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3篇 |
地质学 | 51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62.
63.
江西德兴银山矿床是华南中侏罗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 德兴银山火山活动由早到晚可划分为流纹质、英安质和安山质3个火山喷发旋回,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68.6~169.9 Ma、168.5~171.4 Ma和166 Ma,与德兴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时代(172~165 Ma)基本一致,均形成于中侏罗世。火山岩由早到晚从流纹英安岩到英安岩-安山岩的这种成分变化趋势主要受控于岩浆房在喷出前的成分分带。银山不同旋回的火山岩化学成分均具有低Ti、低Na、高K、相对富Al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高的Sr值、Sr/Y值和(La/Yb)N值,无明显的Eu异常,表现出与赣东北地区同时代中酸性侵入岩类似的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具有较亏损的εHf(t)值(-1.98~+5.49),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84~1.31 Ga,表明岩浆可能是继承于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形成时期的洋-陆俯冲作用产生的初生地壳物质。德兴、银山中侏罗世埃达克质岩石可能是挤压背景下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经重熔作用形成;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南岭东段早侏罗世呈EW向分布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后造山的强烈伸展环境,这说明上述赣东北与南岭中侏罗纪岩浆活动形成于明显不同的两种构造背景,暗示该时段是华南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4.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细(微)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5.
66.
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细(微)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7.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永康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红盆.本文作者发现在永康盆地北东部的朝川组红层沉积中发育较深水暗色泥灰岩沉积,与较浅水红色细碎屑沉积呈互层或夹层产出,具渐变式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的特征.控制该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湖盆浪基面之下的静水环境及干旱与潮湿气候的交替变化.通过对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环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结合该泥灰岩段中保存的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笔者认为该套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反映了浙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总体可能处于干热气候环境,但存在短时间内的干湿气候交替. 相似文献
68.
69.
开展1∶1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工作,可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工程选址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泰顺县为例,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总结分析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的经验,为大比例尺易发区图编制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中国东部高原南部边界,收集整理皖南及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的资料,并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大致以132 Ma为界分为早(150~132 Ma)、晚(132~120 Ma)2期:早期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二云母花岗岩,大多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晚期花岗岩主要是富钾质的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指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南界不在长江中下游一线,而应当延伸到皖南及邻区。“皖南高原”大约形成于150~132 Ma期间,在132 Ma左右发生了垮塌,高原的界线向北退缩到长江中下游一线。中国东部高原整体垮塌在125 Ma左右,但是还残留有一些加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东侧的辽东、胶东、苏北、宁镇一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