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30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赣中红壤区TM图像的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专家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遥感信息分析入手,分析了抚州地区居民地在Landsat TM1 TM2 TM3 TM4 TM5 TM6 TM7各个波段上与其它背景地物的可分性。通过对各地物光谱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居民地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的差异性,建立条件表达式,即可把该区的居民地提取出来。通过验证,其点位精度达到81%,面积精度达到75%。该研究表明,通过简单模型的建立,可将以水泥顶房屋和瓦顶房屋为主的居民地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绿泥石化蚀变单矿物的诊断性光谱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并依据诊断性吸收峰发育状况的差异,把绿泥石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24.
以鄱阳湖区2个时相的M SS、TM遥感影像和1:5万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在具有最大信息量背景下,依据地物光谱、形态等影像特征对赣江河道变迁及三角洲成因进行了解译,发现河道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改道和袭夺;采用人机交互式手段,利用多时相影像数据对赣江三角洲1976~1991年来演变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统计出15年间三角洲前缘新淤面积为37.6km2,整体淤积速度约2.5km2/a,且各部位淤积程度不一,并以中支淤积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25.
从遥感信息分析入手,分析了抚州地区水土流失区在Landsat TM1,TM2,TM3,TM4,TM5,TM6,TM7各个波段上与其它背景地物的可分性。利用水土流失区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的差异性,建立条件表达式,并建立简单模型,即可把该区的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该区土地利用率不是很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而且面积大。由于居民地光谱特征与水土流失区比较接近,所以区分居民地与水土流失区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简单的模型,可以将水土流失区提取出来,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赣东林地专家分类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遥感技术在解决森林调查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对赣东地区林地和农作物分布地区的光谱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适合于该地区的林地专家知识分类,模型自动提取和统计了各类林地的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与人工调查相比,该方法精度高且省时省力。其精度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7.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28.
本运用沉积体系理论,对东胜地区直罗组的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归属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直罗组为河流相沉积,其河流演化经历了早期辫状河、中期低弯度曲流河和晚期高弯度曲流河3个阶段。根据气候演变特点将直罗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为温湿条件下的辫状河沉积和低弯度曲流河沉积,形成灰色沉积建造;上段为干旱炎热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形成以红色为主的杂色沉积建造。本区铀矿化属河道砂岩型,矿化受辫状河道控制,主要赋存于辫状河沉积砂体中。同时,对河道砂岩型铀矿化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本文运用“多因复成矿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南3110铀矿床的地质矿化特点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生与发展过程,以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重新厘定了该矿床的成因,并建立一个具有“层控”、“构控”、“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文章从沉积相的分析人手,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下部宜君组、洛河组、环河组(或伊金霍洛组)和上部罗汉洞组、泾川组(或东胜组)之间存在着沉积相的突变关系,认为该区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时期动力学性质的转变恰与区内铀的主要成矿期相吻合,据此探讨了盆地动力学转变与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