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91.
有机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地球化学是近20多年来由地质学(特别是石油地质学和沉积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互相渗透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杂交学科。它是研究地质体内碳质物体(不包括碳酸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金刚石、石墨等无机物)的科学。主要研究地质体中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在地质体中的分布、转化、富集规律和参与地质营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在地球内所表现的性能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把爆炸源产生的地震波的某些动力学特性及效果定义为爆源地震效应,提出了用以评价爆源地震效应的方法及指标:凝聚函数、能量转换系数、振动时间衰减因子、频谱特性等,其中凝聚函数是首先引入到爆源分析中並给出相应计算方法的。本文介绍了上述指标的物理含义及求取方法,分析处理了某种炸药对比试验结果及鲁西南—豫北人工地震测深中的试验炮资料。所得结果为爆源综合评价提供了基本定量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在地震勘探、人工地震测深、工程地震和地震波透视研究申应用。  相似文献   
93.
香港地区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香港地区2006—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气象参数和海拔高度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及相关性分析,对香港地区的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港地区2006—2012年的地闪发生次数最多的是2010年,最少是2011年,每年地闪高发日的天数对地闪活动年际变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地闪活动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9月,逐月地闪回击次数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及CAPE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闪活动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地闪高发日闪电活动、海陆热力差异及太阳辐射变化的综合影响,正、负地闪回击次数的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01时。香港西部地区的正地闪回击密度明显高于东部,而负地闪回击密度的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山区。香港地区正、负地闪回击密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有所增加,且六座典型山峰周围的负地闪回击密度与海拔高度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4.
新疆某地区古地温地质模式与生油期推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年前,新疆石油勘探部门在BZ隆起地区约5000米深处钻出了原油。从地质上判断,本区的生油层可能是中、上石炭系。上述事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埋藏深度很大的古生界地层产出了原油,本区的古地温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95.
由中国石油地质委员会和本会沉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有机地球化学和陆相生油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天津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162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174篇。这次会议表明,在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形势推动下,有机地球化学为国民经济服务、促进油气勘探和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方面显示了威力。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相似文献   
96.
滇西地区波速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约二千个弱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多台平均波速比的分析,其中采用了人机联合采样的方法。中强震之前,存在着短期趋势,禄劝六级地震之前,似乎还有至少三年的长趋势,这与地震活动性空区的存在是一致的。进一步用机器对地震参数作修订后表明,(1)波速比随深度分层变化;(2)地震的深度分布与中强震发生有相关性。于是作波速比的分层分析,并认为至少对本文讨论的地区,浅层弱震资料提供震前波速比异常有困难;中层(16Km≥h>7Km)震前波速比的降低对禄劝地震达3.5%,深层在临震前的波速比回升上比中、浅层都清楚。为此,本文在地下 h=7公里的截面上,更清晰地得到了以单台资料为基础的波速比平面分布情况。禄劝地震以前显示了二个特点,一是震前某一个时期,围绕空区,异常点明显增多,二是临震之前,空区附近出现高值后,而外围却保留着一些异常点,或称之高值围空。接着,本文对上述 h=7公里处的 r_0分布作二次曲面模拟,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吻合良好。最后,作了简要讨论。提出把空区与波速变化结合起来讨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理论上与实际资料分析上入手,较系统而广泛地研究了强震及中强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首先,选取多相介质模型来模拟乎震区的舍裂隙岩石。在两相介质情况下用传波理论研究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如振幅和皮形的一般变化。所得的理论结果表明,P波、S波、面波及尾波等的振幅、振动特续时间,周期或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出现某些前兆异常变化。其次,借助于观测资料,本文介绍了探索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的一些有效处理方法。特别使用了对尾波和短周期瑞雷波的前兆异常的分析处理方法。除天然小震资料外,还使用了矿山人工爆破资料。作为例子,本文得到了在溧阳台(距M=6.0震中22公里),天平山台(Δ=190公里)和杭州台(Δ=220公里)从马鞍山铁矿爆破源(震中西北86公里)爆破中记到的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新的资料结果,从中较详细地研究了P波和S波的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和尾波的某些特性(相对走时,频率变化,振幅衰减及由尾波确定的Q值)。然后,本文利用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具体剖析和研究了我国唐山(M=7.8)、海城(M=7.3)、松潘(M=7.2)、溧阳(M=6.0)及其它一些强震和中强震前的P波、S波、短周期而波和尾波的多种动力学特性(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波形和频谱,振动持续时间等)出现的前兆异常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变化时空分布的一般特点,並与波速异常加以对比。最后,对所得的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讨论。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大震前地震波的某些动力学特性的前兆变化能明显地观测到。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8.
地震活动的统计指标与发震时间的概率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某一给定地区三个连续时间段上地震活动性的六个基本统计指标,即地震的总次数N,最大震级M,地震频变与震级关系式中的系数r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量N、M、r,从而算出下一个时间段上发生较大地震的总概率P_1。总概率P_1可用来对该地区较大地震的发震时间作统计预报。作为例子,探索了我国南北地震带银川——松潘段的M≥4.5地震(预报期在一个月之内)及我国西部二省(滇、川)的M_S≥7.0地震(预报期在一年之内)。初步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在实践中是可以使用的。  相似文献   
99.
唐山7.8级强震前地震波特性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发生在我国地震台网及前兆观测台网较密的地区,认真分析这次强震前出现的各种前兆异常现象,对于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无疑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试图探讨此次强震前通过孕震区的地震波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特性的某些前兆异常变化,为此,我们收集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个区域地震台网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 candle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 NMR,^13C 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