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31.
栅格化属性精度损失的评估方法及其尺度效应(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sterization is a conversion process accompanied with information loss, which includes the loss of features’ shape, structure, position, attribute and so on. Two chief factors that affect estimating attribute accuracy loss in rasterization are grid cell size and evaluating method. That is, attribute accuracy loss in rasteriz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grid cell size; besides,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evaluating method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analyze these two influencing factors comprehensively. Taking land cover data of Sichuan at the scale of 1:250,000 in 2005 as a case, in view of data volume and its processing time of the study region, this study selects 16 spatial scales from 600 m to 30 km, uses rasterizing method based on the Rule of Maximum Area (RMA) in ArcGIS and two evaluating methods of attribute accuracy loss, which are Normal Analysis Method (NAM) and a new Method Based on Grid Cell (MBGC), resp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scale effect of attribute (it is area here) accuracy loss at 16 different scales by these two evaluating methods compar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t the same scale, average area accuracy loss of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evaluated by MBGC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one estimated using NAM. Moreover, this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is obvious in the range of 1 km to 10 km. When the grid cell is larger than 10 km, average area accuracy losses calculated by the two evaluating methods are stable, even tended to parallel. (2) MBGC can not only estimate RMA rasterization attribute accuracy loss accurately, but can expre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ss objectively. (3) The suitable scale domain for RMA rasterization of land cover data of Sichuan at the scale of 1:250,000 in 2005 is better equal to or less than 800 m, in which the data volume is favorable and the processing time is not too long, as well as the area accuracy loss is less than 2.5%.  相似文献   
3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方法测定了汕头南澳海水养殖区溶解态的重金属在不同水层中的分布.在龙须菜、鱼类和贝类养殖水域检出Fe、Zn、Mn、Pb等重金属,其中微表层(SML)和底层(BW)是这些重金属的主要存在区域.这些重金属在微表层(SML)中的浓度(Fe 27.5-286.5 μg/L,Zn13.5...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一种快速双口RAM芯片 IDT7026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将其应用于低频时码信号采集系统中,从而实现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单片机进行快速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的任务。给出了通过该芯片进行DSP和单片机通信的具体接口电路,并针对低频时码信号采集系统中交换数据的仲裁方式,提出了令牌传递和软件判优两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4.
将FIR(有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应用于低频时码接收机中,并利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cssor)芯片TMS320C5402实现了低频时码信号的FIR滤波。实验表明,FIR滤波可以使信号中混杂的较为严重的干扰得到很好的抑制,并且失真较小,有利于实现高性能的定时接收机。  相似文献   
35.
2000-2013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MODIS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高原内陆湖泊群,该区域湖泊面积与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遥感监测湖泊的分布和面积变化趋势,对分析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MOD09A1(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数据)进行逐月合成,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种水体指数的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提取方法,并通过活动窗口、DEM和时间序列去噪等方法,消除山体阴影、冰雪等因素的干扰。最后,提取和合成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逐年和逐月的湖泊范围,并选取色林错和卓乃湖2个典型湖泊与人工解译Landsat系列影像进行验证分析,其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9和0.97,从时空变化趋势上分析了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范围整体上呈较显著的扩张趋势,湖泊总面积增加速率约为490.98 km2 a-1(R2约为0.96);(2)1-12月份湖泊面积逐月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呈整体扩张,而非季节性扩张。除2-4月份外,其他月份增加速率均在400 km2 a-1以上(R2>0.79),表现为稳定且持续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36.
 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土地覆盖遥感制图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重要的支撑数据,制图精度评价对于数据生产者和数据用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1年在鄱阳湖地区的野外考察共采集包括定点验证、GPS以及解译标志3种类型的土地覆盖样点321个,本文利用剔除了时间差异影响后的287个土地覆盖样点,将样点的实际土地覆盖类型与遥感制图中相应位置的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对比,并利用分层次评估法,即分别在土地覆盖一级类和二级类两个尺度上,采用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的计分方法,对2005年中国1:25万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在鄱阳湖地区的精度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1)在土地覆盖一级类型尺度上总体的制图精度为61.67%。其中,湿地/水体的制图精度为100%,农田的制图精度为98.4%,森林的制图精度为80.0%,聚落和草地的精度均低于20%。(2)在二级类型尺度上总体的制图精度为44.25%。其中,2个草地和3个森林及1个农田的二级类型的分类精度为0,旱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聚落的分类精度也很低,分别为21.1%、29.0%和1.7%。实地调查发现,2005年左右的全国1:25万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基本上反映了鄱阳湖地区的土地覆盖状况。但是,对于一些具有过渡性质的土地覆盖类型,如森林和草地等,仅依靠遥感技术准确识别区分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37.
杨瑞林  白燕 《岩矿测试》2019,38(4):382-393
研究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对原煤是集中还是分散利用、燃煤过程中粉煤灰的排放截留、从原煤或粉煤灰中提取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由前人研究可知不同矿区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差异。本文研究了山西省霍西煤田两个矿区175个煤样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应用背散射电子图像(BSEI)定位分析区域,应用BSEI、能谱-扫描电镜法(EDX-SEM)中的面分析(EDS-mapping)和粉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主要伴生矿物,应用BSEI和EDX-SEM中的点分析(EDS-point)确定了微量伴生矿物。在煤样中发现了铈镧钕钇镝钪六种稀土元素及一种放射性元素钍,其中铈、镧和钕主要以磷酸盐形式伴生于高岭石类矿物中,部分伴生在含氧化铝或氧化硅较多的矿物中,少量存在于碳中;钇、镝以磷酸盐或氧化物形式独立存在于碳中;在部分锆石、独居石中分别发现了钪和钍。研究表明,该矿区煤样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细粒自生矿物的形式伴生在其他矿物中,少数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于碳中,放射性元素钍伴生在独居石中。  相似文献   
38.
近10年来我国泥炭地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国泥炭地学经过30余年的初创时期,到1990年基本完成了创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泥炭地学处于发展时期,在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泥炭特性与物质组成、泥炭形成环境与聚煤作用对比、泥炭地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泥炭沼泽水文与微地貌、泥炭形成机制与成炭期、泥炭地层以及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些研究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泥炭应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泥炭地恢复等方面研究较加拿大等先进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总结了我国泥炭地学近10年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接收通道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NSS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系统的接收通道是评估导航信号质量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通过分析接收通道特性引起的信号幅度误差、相位失真、频率偏移等现象,研究了接收通道增益平坦度、幅度误差、相位误差、频率偏移、矢量误差幅度、群时延等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接收通道性能能够满足空间信号质量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收集2002年4月22日临城—隆尧交界处MS 4.8地震震中周围120 km以内地震台站记录,利用Hyposat定位方法重新定位,获得发震时刻为2002年4月22日03:34:39.02,震中位置为(37.40°N,114.57°E),震源深度为11.8 km。结合该地震现场考察报告,发现此次地震重定位结果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