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4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对陕西移动气象短信110多万用户进行移动品牌、入网时长、消费能力、通话行为等特征分析,预测了市场容量。为陕西气象短信的发展,从统一品牌、产品定位、宣传投入、目标用户选择和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2.
红树林湿地土壤是一个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调查了夏季福建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大气界面3种温室气体的通量并分析土壤环境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3种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通量分别是0.27~2.45、-0.28~341.43μmol/(m2·h)和-0.49~17.00 mmol/(m2·h),表明九龙江口夏季红树林土壤总体上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根据3种温室气体的平均通量及其增温潜力计算它们的CO2当量通量以反映3种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CO2当量通量为82.33~674.92 mg/(m2·h),而CO2是最大的贡献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因林地和滩面而异,CH4通量受林地的影响,但N2O通量则不受林地和滩面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红树林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土壤有机质、氨态氮和总氮含量是影响N2O和CO2通量的主要因子,而CH4则只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3.
根据近年来陕西省气象短、彩信用户数、12121气象声讯电话拨打量变化趋势和用户满意度调查数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从运营商经营环境、营销方式、产品质量等方面对陕西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进行分析,得出移动互联网发展、免费客户端广泛应用、运营商营销策略调整、传统营销手段乏力等是陕西气象信息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探讨陕西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4.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适合云南高原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论文选择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典型研究区,选择工程地质岩组、距断裂构造线距离、高程、坡度、坡向、坡面曲率、距公路线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因素,应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证据权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  相似文献   
155.
针对当前城市严峻的雨洪生态环境问题,在多目标雨洪控制利用的视角下,确定了径流削减、洪涝控制、水质保障、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雨洪综合管理体系.基于GIS平台,结合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愿景,建设研究区雨洪综合管理GIS数据库.在两级集水区层面,对研究区未来的地表径流产流、洪水与内涝淹没、径流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模拟,进而判别出研究区的径流削减重点控制区域、洪水与内涝高危区域、水质保障重点控制区域,并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分析,确定了研究区雨水回收利用重点区域的雨水存储设施建设规模.结果表明:1)LEED标准降雨事件下,开发后相比开发前,研究区径流产流总量增加了637 776.87 m3 (23.44%);两级集水区中,径流削减重点控制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10%、55.05%.2)研究区分别有10.61%、26.98%的用地存在较高的洪水和暴雨内涝风险.3)WQv标准降雨事件下,研究区NHa-N、TP、TSS 3种污染物的总负荷量分别达2.27 t、1.03 t、797.33 t;两级集水区中,水质保障重点控制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24%、18.52%.本研究可为后续的城市雨洪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应用CT扫描技术对两种稳定非饱和状态的砂土试样分层进行扫描,得到不同深度CT扫描层图像,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将CT图像转化为CT数均值,然后在稳定非饱和试样中分别间断性连续注入污染物KI溶液,测定不同时间间隔CT扫描图像,计算注入污染物先后扫描图像结果的差值,建立CT数均值和污染物迁移之间的关系,研究污染物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运移特征,得出非饱和砂土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规律,对研究其他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7.
为红山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 DI 仪配备防尘防潮罩,为避免照明灯泡金属螺旋帽磁性对绝对观测数据造成影响,对灯泡进行人工改造。两项技术简单、实用,为产出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保障,值得在全国基准地磁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8.
159.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O℃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特征,并根据云雨粒子探测情况研究YAI降雨的可播度指标。  相似文献   
160.
采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7年的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和陕西省95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了电线积冰厚度与常规气象资料的相关性,并据此推算出各地距地面10m高度上历年标准的电线积冰厚度,用极值Ⅰ型推断30和50年一遇的最大积冰厚度。结合陕西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经验、陕西省电网运行现状及历史电网冰灾事故调查情况,对陕西省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最大积冰厚度与年雾凇日数、年雨凇日数有较好相关性;将全省分为6个积冰区,并分别绘制出全省不同区域30和50年一遇的1:500000积冰分布图。该结果已作为陕西省电力建设中电线积冰厚度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