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0年起,John Hemphill曾作为NASTF(北美非开挖协会)执行主管——帮助提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业务。在2008年初,Hemphill成为ISTT(国际非开挖协会)的执行主管,向更多的全球观众展示他的风采。在与《非开挖技术》一对一的采访中,Hemphill谈论了他调任到ISTT和在组织机构中的新角色,以及国际非开挖市场和这项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每年《非开挖技术》都展示众多非开挖领域中的创新。当谈到创新及创新设计时,今年也不例外会。无数个小时的计划、设计、测试和再测试来探究这些创新的工具和设备零件。非开挖工业一直不断在进化,并且企业总是准备为完成工程提供所需求的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13.
Strack有限公司需要在糖山Norfolk南部铁路下面钻直径84英寸,长度130英尺的隧道,隧道穿过红粘土和不时出现的铁路枕木,采用超大型螺旋钻机钻穿粘土层并且安装外径84英寸的钢质套管。  相似文献   
14.
王轲  翟世奎 《海洋科学》2020,44(12):132-143
对沉积物源判别的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分析了各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了应用建议,以期更加实用。综合分析表明,常量元素(组分)主要用于表征化学风化程度和判断源岩类型;微量元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物源区,还可以判别构造环境,其中蛛网图和三角图是最有效的判别图解,Ce异常是判断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常用指标,Eu异常常用于区分基性岩和热液流体与酸性岩和陆源物质;直接指示物源的同位素指标以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特征值最为有效,不仅可用于追踪沉积物源,还可用于确定沉积物的年龄、划分沉积地层和反映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地质事件。古气候变化是影响生物碎屑碳酸盐中C、O同位素组成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古气候直接影响物源供给。因此,生物碎屑碳酸盐中C、O同位素组成可以间接反映物源供给情况。此外,石英δ18O对于河流、沙漠、黄土和风尘等沉积物的物源分析以及陆海源汇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物源分析时,运用单一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充分利用各类方法的优势,考虑各种造成误判的因素,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必要时还应考虑沉积环境的其他要素。  相似文献   
15.
在三维扫描中,由于扫描设备自身的限制或待测地形(物)的特点,获取的点云数据中往往会有大量的空洞,不仅对后续的建模有影响,而且会导致生成的地形图失真,所以必须要对点云空洞进行修补.本文首先分析了曲线曲率内插法的工作原理,根据实际地形所测点云的空洞,并结合计算机软件,对点云空洞进行修补.对修补后的空洞点云,选取空洞处的点位,采用平差法,对修补点云进行精度分析和质量评价,从而论证了采用曲线曲率内插法进行点云空洞的修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王轲道  王建 《海岸工程》2004,23(2):19-24
研究了茅家港环抱式突堤航道防护工程对茅家港犀段的海犀水动力和海犀地貌的影响,分析了该岸段海犀水动力变化和海岸地貌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堤内和东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弱,滩面淤积;西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强,滩面冲蚀;口门处的水动力增强,航道位置稳定且冲蚀加深;口门以外的水动力未变化,航道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茅家港附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在对茅家港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进行了两次野外采样调查,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测量.通过测得的一手资料,绘出不同时间的粒度空间分布图和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对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反映的水动力变化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茅家港工程建造前后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研究发现:工程建成后,因突堤内水动力减弱,突堤内滩面沉积物的粒度变细,且比突堤外的细,航道不再淤积,使航道的位置和深度稳定,有效地保护了航道;随着离岸距离增加,因水动力逐渐增强,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因冬季的水动力比夏季的水动力强,冬季滩面沉积物粒度比夏季粗.  相似文献   
18.
北京首钢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北京首钢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浓度、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大气颗粒物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 其中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 优先控制污染物9种, 且大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根据生标特征, 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 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煤对首钢地区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水下声学定位、惯性导航定位、多普勒声纳以及组合导航定位是目前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的几种主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分析常规调查装备、ROV、AUV和载人潜水器等4类主要水下科考设备的导航定位系统实测数据,给出不同水下导航定位模式的现场作业精度,为我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中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幔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存在形式:H2O、H+和(HO)?)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水”既可以以流体或熔体的形式存在,又可以存在于含水矿物、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和致密含水镁硅酸盐中。在本文中,“流体”是指以水为主体包括溶解于水中或随水迁移的元素和化合物。在俯冲带的地震作用、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作用以及海底热液活动等重大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俯冲带是水化了的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进入地球深处的关键部位,也是壳幔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在俯冲带,流体随俯冲的岩石圈板块进入地球深部,部分在挤压和摩擦热的作用下脱逸俯冲的岩石圈板块,连同岩石矿物变质所产生的水进入上覆地幔楔,从而降低上覆地幔物质的熔点,产生岩浆;岩浆上升一方面加热了沿裂隙或物质间隙下渗的海水,另一方面也会因岩浆冷却产生岩浆作用后期热液流体,这些加热的下渗海水和岩浆作用后期流体构成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物质基础;海底热液活动不仅将大量地下元素或物质输入大洋水体从而影响了大洋海水的物质组成及生态环境,而且在海底形成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液多金属矿体。因此,流体是贯穿板块俯冲及其所产生的各种重要地质作用过程的介质,从而成为研究这些重要地质作用的示踪剂。本文在分析了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构造背景下流体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流体在俯冲带地震发生机制、岩浆作用过程、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模式及俯冲带流体成矿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近期研究工作应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进一步准确地定量评估通过板块俯冲作用进入地球深部的“流体”通量,为最终解决全球地球化学或物质循环问题作出贡献;(2)全面、准确地描述俯冲作用中流体的物理和化学行为,建立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的理论模型;(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测试分析手段,重点获取矿物原位微区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物理化学指标测试、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的精细准确数据,用于查明当前取样观测手段无法触及的地下深处物质状态和作用过程;(4)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俯冲带流体地质作用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