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71.
PIXE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新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用PIXE方法分析了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斑岩系列多金属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液相多元素化学组分,其结果反映了地质矿化规律。该方法对于多金属矿床石英汉体包裹体成分研究非常有用。结合其他我裹体研究,提出甲乌拉与查干布拉根矿床流体组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均不同,初步认为不存在同一矿化中心;还提出了查干布拉根矿床西矿段深部可能存在乌权  相似文献   
72.
矿山找矿--整体勘查概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从大井矿山综合找矿预测的实例入手,结合已有的矿山找矿实践,论述了我国矿山找矿已从"就矿找矿"、"探边摸底"进入到整体勘查、综合评价的新阶段.提出了矿山整体勘查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确定矿化自然边界,指导"探边摸底"找矿;寻找新的矿化中心,指导外围找矿;加强综合研究和综合评价,寻找新矿种、新类型;注意资源的再评价、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等.实施矿山资源整体勘查评价工程,是促进矿山新一轮找矿突破、缓解矿山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3.
东天山—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对于其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演化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东天山东段国宝山地区出露有一系列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正长花岗岩和天河石花岗岩.该系列岩体整体以富硅、富碱为特征,其中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具有钾质和富镁特征,轻稀...  相似文献   
74.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根据成矿花岗岩和成矿元素组合的不同,可分为3个成矿系列:锡(钨)成矿系列(Sn-W-Nb-Ta-Be)、锡-多金属系列(Sn-Ag-Cu-Pb-Zn)和含锡的多金属系列(Pb-Zn-Cu-Ag),3个系列的成矿时代相同(130~150Ma),均与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与锡(钨)成矿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与含锡的多金属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具有I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而当钾长花岗岩类与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等构成花岗质杂岩体或定位在相近空间时,常形成锡-多金属共生组合.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系列是与含锡的钛铁矿系列和含多金属的磁铁矿系列两种不同花岗岩类有关的含矿热液同位叠加成矿的结果.高成熟度、富锡的锡林浩特元古宙变质岩的重融-分异演化,可能是形成大兴安岭南段锡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河南省东沟超大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杨永飞  李诺  王莉娟 《岩石学报》2011,27(5):1453-1466
河南省东沟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新发现的燕山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预测在先,勘查突破在后的成功范例。该矿床的形成与东沟A型花岗斑岩有关,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的熊耳群火山岩中。以岩体为中心发育典型的斑岩蚀变分带,由内到外依次是钾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380~550℃,盐度为7.70%~18.28% NaCleqv;S型包裹体中常见石盐、黄铜矿、方解石和未知透明子矿物,其均一温度范围为318~516℃,加热过程中除石盐外其他子矿物不熔;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该类包裹体盐度变化于12.85%~17.87 和35.55%~47.67% 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60~410℃,盐度为4.62%~18.28% NaCleqv;除不熔子矿物外,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7~436℃,盐度变化于7.45%~19.30% NaCleqv和31.71%~49.22% NaCleqv。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25~225℃,盐度介于0.5%~7.25% 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63~117MPa和12~67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4.7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演化为晚阶段低温、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这种高温、富CO2的岩浆热液可视为大陆内部体制斑岩成矿系统的标志性特征,以区别于岩浆弧区同类矿床高温、贫CO2的岩浆热液。通过对比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典型斑岩成矿系统,认为成矿流体中CO2等挥发组分的含量和围岩性质(化学成分、结晶程度、抗剪抗压程度等)是控制矿体空间定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王莉娟  方楠 《矿物学报》1991,11(4):429-437
限子矿床矿脉石英中分布有密集呈云雾状,灰黑色,负晶形为主的包裹体群。CO_2包裹体丰富,含CaCl_2等钙盐类的子矿物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发育。特别是还发现有大量流体熔融包裹体,成矿以300~380℃为主,流体呈中性,弱还原环境。寇半沟矿床成因与之类似,本文根据其包裹体特征,初步讨论了该类型矿床成因,并根据包裹体特点对外围矿点石英脉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7.
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于新疆北部准噶尔-东天山地区的金矿床,主要形成于石炭和二叠纪,与该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发生时间、空间、地球动力学背景完全吻合,代表了新疆北部后碰撞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产物。该区典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小,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含CO_2包裹体相对小、少,流体的盐度低,流体的温度主要是中低温。相同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水的来源相近,不同类型金矿床水的来源不同。矿物中S、Pb同位素及黄铁矿和矿物包裹体流体中REE主要为深源,佐证了本区成矿物质金是深源,深源的金主要以金硫络和物形式向上迁移。流体中C为地幔与地层的混源,其中直接侵入于含炭碎屑岩建造的构造蚀变脉岩型金矿成矿流体中C主要为有机碳,凸显出本区沉积地层生物成因有机碳对深源的金在浅部的搬运及卸载成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红海早古生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在东天山新发现的典型VMS型矿床,赋存在一套早古生代海相岛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是由上部透镜状块状矿体和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组成。文章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拟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本次分析获得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 S值: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且接近于0‰(-0.8‰~6.0‰);而重晶石的δ34 S值为高正值(27.4‰~29.9‰),这与世界大部分VMS型矿床的硫化物δ34 S值一致;矿床硫主要来自于下盘岛弧火山岩硫及与少量海水硫酸盐无机还原硫的混合。金属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比较集中,其中206 Pb/204 Pb为17.886~18.144,207 Pb/204 Pb为15.465~15.506,208Pb/204Pb为37.325~37.684,硫化物Pb同位素类似于MORB亏损地幔Pb同位素特征,具有地幔和造山带来源特征,显示其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体下盘发育的具亏损地幔特征的岛弧火山岩。总之,红海VMS矿床硫化物S、Pb同位素研究显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少量来自海水,它们为深入研究VMS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中流体间相互作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9.
内蒙古大井锡铜多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理及外围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井矿床老区锡铜及老区东部砷铜石英脉矿体是大井矿床的一个矿化中心,从该矿化中心向外,流体均一温度、盐度递减,由老区的Sn、Cu及老区东部As、Cu矿体向外逐渐演化为晚阶段Sn及Cu、Pb、Zn、Ag矿体。老区中心富锡及富铜流体是不同来源的流体,反映了该矿床可能存在不同的多个矿化中心,来自不同矿化中心不同矿化阶段的流体在同一空间叠加成矿。大井矿床西区的西北部预测区细脉浸染状矿体成矿流体与大井矿区脉状矿体的流体完全不同,总体显现了斑岩型流体包裹体的高温-高盐度及流体沸腾的特征。推测大井矿床外围预测区可能是大井矿床另一个矿化中心,其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化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80.
河西堡花岗岩体为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产出一些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甚至玄武岩的暗色包体,这些包体的岩相学特征暗示它们是曾经与寄主花岗岩处于同一熔融状态的基性岩浆组分的结晶产物。矿物温压计估算的结果表明,包体与寄主岩的再平衡结晶温压条件十分接近。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锶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基性组分与酸性组分混合的特点。采用C混=KC基+(1—K)C酸混合定量模式估算出基性组分占20%~40%。由此表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同一时期或更早时期的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可能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