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哈图金矿是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石英及黄铁矿矿物及矿物包裹体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爆裂温度等研究表明,哈图金矿的主要矿化类型-石英脉型矿体与蚀变岩型矿体是不同来源的流体叠加成矿,而不是同一种成矿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矿质沉淀产物.石英脉型矿体主要与花岗岩浆热液关系密切,蚀变岩型矿体主要与深源流体有关,在矿体浅部它们强烈的挤压复合部位形成明金富矿体石英脉.石英脉型矿体石英的爆裂曲线出现α-β转变峰,这种转变峰的强度从上向下增强, 反映了流体初始温度较高,应与侵入岩浆热液有关,向矿体浅部,由于大量的循环天水的加入及远离了岩浆源,使成矿流体温度降低,石英的爆裂曲线没有α-β转变峰.大量天水的加入,使流体温度降低的同时,金也大量析出、富集形成含明金富矿体.蚀变岩型矿体石英爆裂曲线不出现α-β转变峰,反映其形成温度低于石英转变峰的温度,应与侵入岩浆无明显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叶绿矾族矿物是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特殊产物,被认为是硫化物矿床的“标志矿物”,分布在氧化带的上部,并与其他高铁硫酸盐共生。特定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发育有不同的叶绿矾族矿物。新疆哈密红山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Cu-Au矿床火山机构和次火山岩相控矿作用十分明显,形成于中生代,其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斑岩铜矿之间过渡的“紫金山式”金铜矿床。其氧化带呈漏斗状产于原生硫化物矿体的上部,延深约50~60m,以硫酸盐矿物为主。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湿法化学和差热分析,在红山氧化带发现了铜叶绿矾、高铁叶绿矾,这两种叶绿矾族矿物均系在中国首次发现。铜叶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B)/%〕H2O30.87,SO336.76,Na2O0.03,Fe2O323.40,CuO6.27,MgO0.01,Al2O30.01,不溶物0.28,CaO0.03,总计97.66;其XRD特征谱线为:6.03(100),7.39(95),9.04(65)。高铁叶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B)/%〕:H2O28.15,SO337.02,K2O3.88,Fe2O327.75,Na2O1.30,MgO1.86,不溶物0.24,总计100.20;其XRD特征谱线为:9.07(100),6.04(89),5.59(50)。红外和热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并对这些硫酸盐热反应机制和相变过程作了解释。目前该类硫酸盐矿物已作为新型环保资源直接制酸用于湿法炼铜。  相似文献   
63.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体较小(3~10μm),气相百分数小(4%~10%),零星随机分布。均一温度变于化106.6~259.8℃,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8.41%,成矿压力为3~16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为0.4~0.8km。结合野外观察以及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热液蚀变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化特点,提出梅岭铜(金)矿区为高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与斑岩型铜金矿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福建紫金山式或台湾金瓜石式。  相似文献   
64.
内蒙黄岗梁矽卡岩型铁锡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黄岗梁矿床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处锡铁共生大型矽卡岩型矿床,苏大沟是黄岗梁矿床NE向延伸的铜铅锌矿点。黄岗梁矿床围岩、蚀变围岩、赋矿矽卡岩以及不同矿体石榴子石稀土元素的总特征体现了岩浆和岩浆水、围岩和大气降水对成矿的综合影响。靠近岩体则较多地体现了岩浆和岩浆热液作用;远离岩体则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作用增强;从贫矿体-富矿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大气降水对成矿的贡献增大,晚期又叠加了岩浆和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黄岗梁铁锡矿床的REE配分曲线类型多样、变化较大,充分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稀土元素特征。苏木沟铜铅锌矿点具有岩浆热液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华北北缘黄岗梁式矽卡岩型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相似文献   
65.
新疆阿尔泰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深变质岩地层中零星出露有一些变质辉长岩,原被认为是晚古生代基性侵入体。对富蕴县乌恰沟基性岩的研究表明,乌恰沟变质基性岩是未受陆壳物质混染的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其Nd模式年龄TDM为945~977Ma,Sm-Nd等时线年龄为(974±63.4)Ma,反映了阿尔泰南缘在青白口纪初期的一次基性岩浆侵入事件。深变质围岩的Nd模式年龄为1435~1580Ma,相当于中元古代长城纪,代表了阿尔泰地区下—中元古界克木齐群形成的时代。  相似文献   
66.
王莉娟 《矿床地质》1998,17(Z6):965-968
该文论述了内蒙狼山霍各乞一号矿床Cu-1、Pb-3、Pb-1矿体的流体包亵体镜下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流体的酸碱度、氧化还原参效及压力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Cu-1、Pb-3矿体(产铅为主)的成矿流体特征与Pb-1矿体(产锌为主)不同。Cu-1、Pb-3矿体属海底火山喷气(流)沉积变质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热液。Pb-1矿体属海底热卤水喷溢沉积变质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热卤水。  相似文献   
67.
基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相平衡实验资料,采用氧化物规则溶液的活度模型,建立了预测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氧化物组分在不混溶两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和岩浆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预测天然岩浆不混溶作用,计算不混溶的起始温度、共轭两液相的成分及含量.计算的不混溶两液相中SiO2,Al2O3,FeO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为3.0%~4.0%,其他氧化物平均残差小于1.0%,不混溶两液相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约为1.0%.对阳原岩体的模拟计算表明,磁铁矿-磷灰石矿床的形成与球粒状黑云辉石正长岩岩浆在1150~1250℃下的不混溶作用有关;计算的共轭两液相的相对含量与岩相学证据吻合.  相似文献   
68.
东天山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区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优选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在分析了东天山铜、金、镍、铁等主要矿种的矿床类型基础上,将东天山成矿区从北向南分为12个矿化亚带,分别对应于大南湖—头苏泉泥盆纪增生岛弧、小热泉子-梧桐窝于石炭纪弧内盆地、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干墩—苦水弧后盆地边缘相、阿齐山—雅满苏早一中石炭世弧后盆地和中天山古陆块6大构造单元.对构造环境、区域成矿规律和地、物、化、遥综合研究后,优选出卡拉塔格等10个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成矿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9.
红山铜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北部的卡拉塔格地区,以硫酸盐类铜金矿为主,硅化脉状铜金矿为次,赋存于大柳沟组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受区域NWW向构造控制。红山铜金矿床是一种浅成火山热液型铜矿床,蚀变以火山岩的酸性淋滤带和绢云母-硅化为显著特征,远矿蚀变为青磐岩化,具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分析,结合他人研究成果,认为红山铜金矿床于中生代中低温热液体系下形成,后期由于地壳隆起遭到剥蚀,硫化物在地表氧化迁移汇集,沿围岩构造裂隙渗透、淋滤,最终形成现在的红山铜金矿。  相似文献   
70.
PIXE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新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用PIXE方法分析了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斑岩系列多金属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液相多元素化学组分,其结果反映了地质矿化规律。该方法对于多金属矿床石英汉体包裹体成分研究非常有用。结合其他我裹体研究,提出甲乌拉与查干布拉根矿床流体组分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均不同,初步认为不存在同一矿化中心;还提出了查干布拉根矿床西矿段深部可能存在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