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9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unit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China, and identifying the poverty degree, poverty type and poverty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each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guarantee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ies of China. To respond it, we construct a village-level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ing model, and use indicator contribution degree indices and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explore poverty factors, while adopting Least Square Error(LSE) model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odel to identify the villages' poverty types and poverty difference.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1) Spatially, there is obvious territori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nd the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re concentrated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e areas with the highest VPI, in a descending order, are Gansu, Yunnan, Guizhou, Guangxi, Hunan, Qinghai, Sichuan, and Xinjiang.(2)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overty of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rural China include road construction, terrain typ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labor force ratio,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labor force. The main causes of poverty include underdeveloped roa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low level of income, and labor conditions.(3) Chinese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clude six main subtypes, and most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re affected by multiple poverty-forming factors, reflected by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three-factor dominant type, four-factor coordinative type, and five-factor combinative type.(4)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poverty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nd the governments still need to carry ou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can not only draw a macro overall poverty-reduction outline of impoverished villages in China, but also depict the specific poverty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illage, helping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t all levels to mobilize all kinds of anti-povert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 Engine的自主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旅游信息系统注重旅游信息的查询以及决策和管理,很少有自主发布信息的、个性化的、注重自主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过程的信息系统出现。为此,本文以C#语言为基础用Arc GIS Engine二次开发的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自主旅游信息系统原型,详细剖析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流程,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初步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的要求,为宣传"智慧旅游"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以吉林省长春市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数据,定量反演亮度温度代替城市气温表示城市热力场分布状况,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利用RS和GIS技术在长春市东西和南北方向建立多个特征剖面,探讨了亮度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联关系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实测气温对亮度温度数据验证表明,亮度温度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热力场分布状况;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得出,亮度温度与植被覆盖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可用定量公式y=-4.743 3 x+299.95表示,相关系数为0.71。  相似文献   
15.
16.
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是当前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思路和方向之一.本文选取武陵山连片特困区67个扶贫重点县,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博弈论的主客观权重法,评价研究片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综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基尼系数与最小方差法从片区-省-县多角度测度研究片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维度指标的发展差异,揭示贫困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差异特点,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片区层面上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整体质量不高,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片区所辖湖北省和重庆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2)片区整体农村公共安全服务维度发展不均衡,县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它维度发展相对较好;(3)发展差异类型上,大多数县市是五维度主导型,麻阳县受双维度支配,德江县和石阡县是七维度联合型.  相似文献   
17.
李贺颖  王艳慧 《地理研究》2014,33(9):1617-1628
在城市群离散度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村级居民点空间分布离散度评价模型,采用GIS网络分析、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对研究区288个行政村进行居民点空间分布离散度评价,并与反映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农村居民纯收入进行关联分析,在全县、不同地貌与不同经济圈层条件下,分别分析离散度综合指数(DCI)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格局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居民点的离散度从城关镇到外围呈聚集—离散分布,具体表现为城关镇及其他乡镇政府所在地(即经济中心)的DCI较小,外围等非经济中心部分及山区DCI较大;DCI不仅随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大而减小,还受其周围值的影响;山地条件下DCI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负相关关系较丘陵及平原地区明显;经济圈的辐射作用对DCI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系统整治规划农村居民点,并可通过增设经济中心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降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离散度,进而改善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巩固扶贫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豫北东姚一带马家沟组出露较全,分布稳定,是进行马家沟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利地区.在系统研究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根据8个岩性段的岩石组合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在区内马家沟组中识别出2个Ⅰ型层序界面和5个Ⅱ型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通过讨论和分析该区马家沟组各级层序的特征,建立了东姚一带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层序地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沉积环境经历了6次海进海退旋回.对区内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为研究豫北地区古生代的海平面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数据仓库的GIS数据挖掘及其相关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辉伟  曹红杰  王艳慧 《测绘工程》2002,11(3):45-47,61
在介绍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GIS中数据挖掘的过程,特点及其相关技术支持,重点探讨了元数据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在GIS数据挖掘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了GIS数据挖掘技术所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MapInfo与VB数据共享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了 V isual Basic(以下简称 VB)与 Map Info实现数据共享的 DDE技术和OL E技术 ,并给出实例。实践证明 ,这为用 V B扩展 M ap Info功能 ,开发用户定制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