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Au-Cu-Co-Ni-Fe-Pb-Zn及其他多金属成矿带,2011年夏日哈木超大型镍矿床的发现使东昆仑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铜镍资源基地。经过多年的勘查,东昆仑成矿带Cu-Ni找矿取得了较大突破,陆续发现了一批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岩体,如石头坑德、阿克楚克塞、浪木日和尕牙河等岩体。笔者依据近些年研究的成果对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矿特征作初步总结,并指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形成的主要认识如下:东昆仑造山带至少发生了4期强度不等的Cu-Ni-Co-(PGE)成矿事件,分别为寒武纪—奥陶纪(535~445 Ma)、志留纪—泥盆纪(440~394 Ma)、二叠纪—早三叠世(271~239 Ma)与晚三叠世(233~208 Ma),其中志留纪—泥盆纪的岩体数量最多、矿化率最高,产出的矿床数量多、规模也最大,而其他期次岩体的数量少、规模小与矿化弱;与其他成矿期的岩体零星分布于整个东昆仑成矿带不同,志留纪—泥盆纪岩体严格产在昆中断裂以北,又以昆中带数量最多,丛聚性明显;成矿具有显著的专属性,成矿岩体均以杂岩体产出,岩相发育齐全,富含贵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的超镁铁质岩是最重要的含矿岩石,多属于铁质超基性岩;原始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大比例部分熔融,地壳物质混染是硫化物饱和的关键因素;志留纪—泥盆纪岩体找矿潜力最大,主要分布在昆中带,是今后找矿勘查的主攻方向和区域,其他期次找矿潜力较小,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寒武纪—奥陶纪岩体的Cu-PGE含矿性。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砂砾岩油气藏勘探不断获得重大发现,使得砂砾岩体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当前,砂砾岩体侧重于沉积响应分析,针对其特征的岩相组合划分及差异性探讨较薄弱,缺乏统一划分标准,尤其是在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南侧断坡区古近系砂砾岩存在多砾石组分、复合成岩作用影响,极大制约优质砂砾岩储层的分布预测、评价.因为研究区内多物源供给,砾石组分、支撑类型和基质类型多样,基于区内典型钻井岩心、镜下综合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提出“以沉积岩、变质岩及岩浆岩三种母岩类型为一级划分标准,支撑类型和基质类型作为二级划分标准”,将砂砾岩岩相划分为三大类、七小类,依次为:(1)以火山岩砾石为主的基质支撑-砂级基质-构造缝-砾岩相、颗粒支撑-砂级基质-砾缘缝-砾岩相、基质支撑-泥级基质-砾岩相,(2)以碳酸盐岩砾石为主的基质支撑-砂级基质-砾岩相、基质支撑-砂级基质-角砾岩相,(3)以变质岩砾石为主的胶结物支撑-砂级基质-含砾砂岩相及颗粒支撑-砂级基质-压实砾内缝-含砾砂岩相.不同砾石类型储层中,基质类型和裂缝发育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泥质含量高的储层渗透性很差,裂缝发育会改善其孔隙的连通性,并诱导形成砾内溶蚀和基质溶蚀,从而改善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34.
海洋鱼骨胶原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及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洋鱼骨胶原肽(Marine fish ossein peptide,MFOP)和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多肽钙螯合物,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骨胶原肽及其螯合产物进行分子量分布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H值和肽盐质量比对螯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优化后的螯合工艺参数:pH=5.90,温度50℃,时间60min,肽盐质量比5.05∶1,多肽浓度45g/L。在此条件下,多肽-钙螯合率为52.47%。凝胶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螯合物中肽分子量集中在1 000Da以下,其中小肽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螯合产物在1 418cm-1出现羧酸根的伸缩振动峰,而在3 305cm-1处出现Ca-NH2伸缩振动峰,说明生成一种新型的海洋鱼骨胶原肽钙螯合物,具有潜在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功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生了M7.4地震。研究选用5月1日至22日同仁台、宕昌台、武都台和姑咱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在尺度11,较近的两个台北南向在震前均出现幅度明显增大的现象,总体显示出震中距越小形变幅度越大的特征。对于5月份的10日至14日和16日至20日两个时段的矢量运动轨迹进行比较,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运动特征。另外,大武台和合作台地磁垂直分量的多尺度小波分解也表明,在尺度18,同样时段内也存在振幅增大的现象,这也印证了应变异常的可靠性。我们认为这个应变异常现象和其后发生的玛多M7.4地震有关,是青藏块体东向推挤的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可能与震中区下方存在的高导层的运动变化有关联。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研究,其详细的孕震环境和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认识。  相似文献   
36.
青海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立足青海,加强勘查,引入顶尖队伍,摸清资源总量;发展并合理配置矿业市场,注意利用其它可再生自然资源,积极催化青藏矿业经济圈的形成;合理、综合、充分、循环利用资源,节约、保护、储备矿产资源,保障供应。坚定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政策。青海的资源开发应遵从统筹规划、正确引导、市场运作、有序有效与充分利用、集约发展、开发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发展之路,注意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互补与优先利用可再生资源问题。在资源的勘查开发中,要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查进程,注意优势资源与紧缺资源开发相结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规模开发,延长产业链,加强循环利用,要注意规划利用西藏的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要放开搞活,加强矿产勘查开发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正确引导与大力鼓励扶持地勘队伍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现代地矿企业道路,以确保我省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青海鄂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一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T2未-T3),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铜矿床、索拉沟多金属矿床及尕科合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式含铜银砷矿床和什多龙铅锌矿床.文中扼要地阐述了矿床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及交代岩控制的特点,强调鄂拉山地区的南段,既是北北西断裂与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有利于海底热水成矿,同时这里还是陆壳俯冲-滑脱构造强烈地段,对变质和岩浆热液有集、迁移和储存也较有利。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39.
玻璃幕墙安装施工测量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某大楼幕墙施工测量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幕墙安装施工测量的主要技术要点,即:建立外围控制网、墙上控制点、楼内轴线控制点,建立水平和垂直视准线以及特殊位置幕墙龙骨的定位放样。提出了轴线投测后点位和外墙高层控制点必须建立相互联系以便进行校核和调整,对幕墙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如今,城市建设已经步入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开始向着智慧城市迈进.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城市空间下的各种数据在获取方式、方法及来源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数据体量越来越大,领域部门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变得愈发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数据孤岛问题不会轻易消失,如何解决数字城市发展当中的数据融合、共享及集成,是数字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