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对区内太古宙地层的原岩性质、大的层序、同位素地质测年值的地质意义 (主要是 H2 O、CO2 流体作用在变质作用中能否造成同位素的开放及 TDM值能否反映为变质年龄 )等众多认识分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桑干岩群、集宁群、单塔子群、红旗营子群 (或称乌拉山群 ) ,其时代依次归属中太古代早期 (330 0—30 0 0 Ma)、晚期 (30 0 0— 2 80 0 Ma)及新太古代早期 (2 80 0— 2 6 5 0 Ma)、中期 (2 6 5 0— 2 5 6 0 Ma)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了单晶金刚石膜,探索了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单晶金刚石膜的生长机理。实验仪器采用石英管式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种晶为3颗IaAB型天然金刚石原石,生长面近平行于(111)和(110)方向,生长温度为800℃,压力约为6kPa,时间约为8h。使用宝石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CVD单晶金刚石膜的生长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生长面上可见明显的生长层,生长晶体无色透明,CVD单晶金刚石膜在生长面上横向外延生长,并形成定向的台阶状表面——“阶梯流”。在相同的条件下,(111)方向上生长的CVD单晶金刚石膜比(110)方向上的更有序。H2浓度的大小对CVD单晶金刚石膜的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显微观察、红外光谱、可见吸收光谱和低温光致发光谱等分析方法,对9颗俄罗斯高温高压处理钻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钻石样品的内部多见石墨化现象,尤以彩色钻石样品更明显;金黄色、紫红色、黄绿色样品为ⅠaAB型,浅黄色样品为ⅠaB型,近无色样品为Ⅱa型;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因颜色不同而差异显著,其中金黄色样品可见475 nm处的吸收宽带,紫红色样品可见638,614,595 nm处的吸收峰,黄绿色和浅黄色样品可见415,475,503 nm处的吸收峰,近无色样品则为较光滑的平直曲线。此外,该类样品在低温光致发光谱中可见575 nm与637 nm处强发光峰。这些特征为探讨该类钻石的晶格缺陷与呈色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翡翠的白色次生物通常与褐色次生物共存,说明两者形成于相同的表生环境,即氧化环境。白色次生物既可以白沙皮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白色絮状物或白斑的形式存在于翡翠的裂隙及其附近颗粒之间。白色次生物在翡翠中以细小粘土矿物等的集合体形式分布于硬玉颗粒的边缘和裂隙中,以交代结构为主,充填结构为辅。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测试可知,翡翠中的白色次生变化产物以高岭石或高岭石质为主,另外含有不常见的副钡长石和氟硅钙钠石,说明白色次生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以墨绿色钠长石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从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结构特征、有序度等方面,对该钠长石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墨绿色钠长石玉的折射率为1.53(点测),密度约为2.64g/cm^3;其薄片中矿物晶体的形态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短柱状和纤维状,结构主要有糜棱结构和纤维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组成为钠长石和角闪石。电子探针的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样品中钠长石的An值小于0.006,说明钠长石的成分很纯;所含的角闪石种类主要为镁钠铁闪石。由X射线粉末衍射峰数据计算出钠长石的结构有序度极接近于1,其为完全有序的低钠长石,形成温度低于300℃。本文填补了钠长石玉研究中的一些空缺,为钠长石玉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北岔沟门铅锌多金属矿区,发现了以花岗岩中捕虏体和集块岩中集块形式存在的长英质糜棱岩及花岗岩的糜棱岩化,表明基底存在着NE向韧性剪切带,并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是主要导岩导矿及拄矿构造。矿体的展布严格受区内浙裂控制,矿化的贫宫亦与成矿期断裂蚀变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成矿物质来自深源,沿深切汪源的韧性剪切带向上运移,并在馒枝构造主拆离带的不同级别构追扩容带中成矿。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和矿区外围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7.
冀东峪耳崖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峪耳崖金矿是冀东幔枝构造外国主折离带上盘盖层中,受反向铲状断层和次级折离带共同控制的典型金矿。突出表现为复合构造控制燕山花岗质岩体呈塔状展布,而次级折离带的持续折离滑脱使成岩后的岩床状花岗岩产生一系列缓倾裂隙,并成为主成矿期的主要储矿构造扩容带。文中探讨了冀东是区地质演化过程,分析了区域成矿构造特征,总结了成矿作用机理,归纳了成矿模式。认为深部找矿仍有较大远景。  相似文献   
18.
苗煦  史淼  王礼胜 《岩矿测试》2021,(4):522-531
石英岩质玉是一种市场上常见且产地较多的玉石品种,本文基于前人石英岩质玉的研究基础,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偏反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及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地区黑色石英岩质玉多为中-细粒粒状结构,偏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多种变晶/变余结构;成分中主要矿物石英平均含量为44.7%,次要矿物云母、长石平均含量合计31.0%,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12.7%,另含有有机碳以及红柱石、铁铝榴石、黄铁矿等铁质矿物;结合样品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可知,样品为典型副变质岩系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型区域变质岩,属绿片岩相,原岩为富铝且富含石英、长石的沉积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属大陆边缘构造。本研究为该地区石英岩质玉的矿物组成鉴定提供了多手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次研究以近期珠宝市场出现一种产自湖南临武地区的硬水铝石玉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宝石学手段以及激光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能谱面扫、电子探针等手段对7件硬水铝石玉原石及2件加工成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表明,硬水铝石玉总体呈白色至黄褐色,内含不规则黑色花纹,不透明—微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折射率1.68~1.70,相对密度3.25~3.34,摩氏硬度6~7;主要矿物成分为硬水铝石,呈显微纤维交织结构,次要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绢云母以及锰铅矿;能谱面扫及电子探针结果显示黄色区域明显富Fe,FeO平均含量达73.22%,黑色花纹区域Mn和Pb含量明显增高,MnO,Pb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2.89%和20.66%;结合镜下特征、拉曼光谱及成矿区位特点,认为赤铁矿与针铁矿是导致黄褐色调的主要原因而锰铅矿是黑色不规则花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基本明确了硬水铝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致色机理,可为今后该玉石的科学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礼胜  王濮 《地质论评》2002,48(1):34-37
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是红蓝宝石矿床的重要类型。对此类型矿床与找矿相关的成因问题,长期存在模糊认识。本文在实际研究和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产于有深大断裂构造活动的深成造山变质带;含矿岩石是钙质结晶大理岩,而非鲜质大理岩或镁质夕卡岩;含矿岩石中的角闪石为富铝贫硅含铬的钙质闪石,如含铬的镁砂川闪石,而非绿色透闪石;矿床成因类型属区域热动力变质型,而不是“气成-热认型”或“夕卡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