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黑龙江河口林场锡多金属矿床位于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完达山陆缘增生带内,锆石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母岩体花岗斑岩形成于121.4±0.5 Ma,属早白垩世晚期,成矿时间略晚于此。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河口林场花岗斑岩SiO_2含量较高,为61.21%~73.81%,K_2O含量较高,为3.74%~4.61%,Na_2O为0.06%~0.2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背景下。(La/Yb)N-Yb、K/Rb-Rb等微量元素比值图解显示矿体的形成与壳-幔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中生代晚期(130~120 Ma)我国东部进入地壳伸展减薄的高峰期,古太平洋板块的持续西向俯冲使区内岩石圈不断增厚发生拆沉,软流圈地幔直接加热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导致壳幔混合作用的发生,形成的岩浆携带大量成矿物质沿伸展作用形成的空间上侵,并于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沿途围岩中的有用组分,随后就位于三叠纪地层内,岩浆演化晚期,Sn、W等金属元素随流体不断聚集在岩浆房顶部及构造薄弱处,随着温度、压力等物化条件的改变,最终沉淀于岩体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成矿。本次研究确定了该矿床为区内发现的首例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与东侧俄罗斯境内的锡霍特-阿林锡多金属成矿省具有良好的亲缘性,为该成矿省在我国境内的延伸部分,其发现为我国东北地区锡矿的探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2.
王硕  严长华 《吉林地质》2010,29(4):95-99
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电导率和土壤元素活动态测量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干旱-半干旱草原覆盖区的应用效果,圈出3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3处土壤电导率异常和1处土壤元素活动态综合异常,各异常在研究区对应的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套和。通过对比研究得出,利用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电导率和土壤元素活动态测量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可以取得更好、更快的找矿效果;三种方法可以相互印证异常;土壤元素活动态测量,能够进一步强化异常。文中所用的方法和取得的一些认识,对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地区乃至其它草原覆盖区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1INTRODUCTION THEMIDDLE SOUTHERNSEGMENTOFDAHINGGANLING ISONEOFTHEIMPORTANTORE CONCENTRATEDAREASOFCHI NA.INRECENTYEARSGREATSTRIDESHAVEBEENMADEIN THEORETICALGEOLOGICALRESEARCHANDGEOLOGICALEXPLOITA TION(SHAOJI’ANETAL.,1998,1999;ZHANGLUQIAOET AL.,1998;XIAOCH…  相似文献   
84.
王硕  孙丰月  王冠  李良 《世界地质》2016,35(4):1001-1012
五星铜镍-铂钯矿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SiO_2含量较低(48.36%~52.68%),Al2O3(1.24%~14.8%)、Fe_2O~T_3(3.67%~11.31%)、CaO(6.63%~21.42%)、MgO(5.52%~19.15%)含量变化较大,各岩相m/f值范围为0.86~8.89,属铁质基性岩。Harker图解显示,五星岩体经历了以单斜辉石堆晶为主的分异作用,且大部分样品遭受了中-上地壳物质的混染。微量元素比值特征显示(La/Nb、La/Ba、Th/Yb、Ba/La、Nb/Yb及Th/Yb)五星岩体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通过自身的分异作用及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加入,使岩浆中硫达到过饱和状态,硫化物则以熔体形式携带金属元素从硅酸盐熔体中熔离出来,随着岩浆的不断上升,最终在地壳浅部就位成矿。  相似文献   
85.
产业园是产业集聚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兴建地理信息产业园。本文总结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6.
一种适于数字灰度图像的分数维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数维是分形分析的重要特征量。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数维计算方法是盒维数算法。但是对于数字灰度图像,该算法所得到的分数维非常粗糙,以至于难以作为图像分析特征。基于面积度量精确性和计算的相对简单性,提出1种利用面积覆盖的分数维计算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对于灰度图像计算所得的分数维几乎是连续的,为分数维作为图像分析特征开拓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四平山金矿床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陆缘增生带内,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四平山组,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成矿作用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四平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本次研究对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成矿花岗斑岩为具有高SiO2(70.07%~72.93%)、(K2O+Na2O)(7.17%~8.42%)质量分数和右倾“海鸥型”稀土配分型式特征的A型花岗岩;含矿层状硅质岩中,Al/(Fe+Al+Mn)<0.32、Fe/Ti >20、(Fe+Mn)/Ti>20,并具有较高Fe2O3(0.18%~1.79%)、FeO(0.17%~0.96%)、MnO(0.03%~0.12%)、TiO2(0.03%~0.04%)、Al2O3(0.30%~2.79%)和(K2O+Na2O)(0.07%~1.76%)质量分数,指示四平山金矿床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水沉积环境。四平山金矿床成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3.5±0.7)Ma。H、O、S同位素分析结果(δD=-182.3‰~-84.0‰、δ18OV-SMOW=6.5‰~14.3‰、δ34S=-12.4‰~29.7‰)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具有以地层为主的多来源特征。综上,四平山金矿床为形成于燕山晚期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热水沉积型矿床,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造成了区域上大规模的拆沉作用,导致区域构造背景由挤压向伸展发生转换,此时形成的花岗斑岩岩浆运移至地壳浅部岩浆房加热上覆地层,在地壳浅部形成了温度与压力梯度带,促使地表的大气降水沿裂隙进入地层后形成流体循环系统,并不断萃取地层中的Au元素形成含矿流体。在成矿早阶段,当压力驱动含矿流体喷出地表后与地表水相遇快速冷却,成矿物质快速沉淀,形成含矿层状硅质岩和硅质胶结砾岩,并通过交代下伏流纹斑岩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在成矿晚阶段,随着岩浆房提供的热动力减弱,含矿流体滞留在裂隙通道中或穿切进入早期固结的含矿层裂隙中,沉淀形成脉状-网脉状矿体。  相似文献   
88.
以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为基础,通过构造演化及断层落差法,分析渤南洼陷断层的分布及活动特征,为数值模拟提供地质模型。古近纪早中期是渤南洼陷断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发育NWW向、NEE向、NE向断层,断层组合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兼具走滑构造样式。运用ANSYS软件对渤南洼陷古近纪早中期构造应力场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古近纪早中期,最小主应力为张应力,断裂带内部为应力的低值区,断层上盘附近应力集中;差应力的高值区与断层分布一致;平面剪应力为右旋剪切特征,高值区主要发育NWW向、NE向断层,低值区以NEE向断层为主。模拟[JP2]结果显示,构造应力场与断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构造应力场控制断层的发育及分布,即差应力决定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平面剪应力控制断层发育的走向;另一方面,断层活动可以改变局部构造应力场大小,主要影响断层上盘附近一定距离内的应力场,造成应力集中,进而影响次级断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9.
王硕  李启文  曾克峰  刘超 《中国岩溶》2013,32(3):358-64
贵州思南石林目前正建设成为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本文通过石林的形态特征对比研究及区域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石林的景观资源特征,并探讨了石林的形成条件和发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思南石林属溶洼边坡型石林,石林形态多样、个体高大且象形景观众多,加之石林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美,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和科普及开发价值。(2)思南石林以质纯层厚的下二叠统深色泥晶灰岩为主,并处于南东-北西构造应力带上,利于较高大石林的形成和保存;地貌上,石林发育在喀斯特单面山与溶蚀洼地之间的斜坡上,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动力条件导致石林形态和分布的差异;气候上,思南地区自新第三纪以来以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为主,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外营力条件;此外,来自碎屑岩区的外源水侵蚀和下伏碎屑岩的隔水顶托作用为大面积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水环境条件。(3)石林形成过程可归纳为海侵沉积、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土下溶蚀和地表塑造5个阶段;其中地表塑造阶段是石林的成景时期,依据有关侵蚀数据计算得出石林成景时代约为30.04~45.06 ka,即晚更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90.
西藏朗杰学群作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洋板块地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环境对研究特提斯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总结了朗杰学群的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特征; 通过鲍马序列的识别,建立了4种基本层序; 根据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层序分析,认为其发育海底扇相模式,整体属浊积扇内扇-外扇亚相环境,发育少部分主水道亚相的砂砾岩沉积,具有鲍马层序由A、C段向B、C、D和C、D、E段组合转变的特点,反映了由高流态向低流态转变的特征。运用粒度分析对朗杰学群物质成分的成熟度、分选性、搬运及沉积的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哈德逊浊积扇和现代深海阿里斯托亚扇的粒度曲线相似,应属重力流沉积中的浊流沉积类型,指示其形成于大陆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