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简要评述了构造地貌的研究.并以青藏高原西北缘克里雅河流域地貌演化说明了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历。以西域砾岩顶部的玄武岩作为区域构造地貌的标志,获得的高质量Ar-Ar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09Ma±0.13Ma。该年龄不仅代表了西域砾岩沉积结束的时间,并制约了区域风沙堆积时代的下限,是一个重要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更重要的是,该年龄标志了克里雅河演化的开始,即目前可观察的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过1.1Ma。另外获得的系统、丰富、翔实的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低温热年代数据和克里雅河流域地貌的测量结果还揭示了上新世晚期以来区域强烈的变形与构造地貌的演化。获得的重要结论还包括:能够分析恢复的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西域砾岩沉积期,能够推测的青藏高原西北缘河流体系演化的最老历史不超过上新世阿图什组沉积期。在中新世乌恰组沉积时,基本观察不到青藏高原现今地貌体系产生的沉积作用的记录,而是更老的前青藏高原构造地貌格榘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主体可能在中更新世早期前后才抬升进入冰冻圈。现今的克里雅河地貌主要是在区域构造抬升中由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克里雅河源头可能残留了青藏高原演化的关键记录。  相似文献   
102.
卤水锂资源提取技术中国专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中国卤水提锂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专利信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借助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申请人分布、IPC分布、专利技术比较分析等展现卤水锂资源开发的技术概况、研发热点与态势。研究可为企业的后续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后碰撞演化阶段的构造变形研究,是目前造山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作者论述了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提出了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向北北东30°方向的逆冲型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对同变形的绢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259±1Ma冷却年龄。结合区域上其他年代学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中期遭受了后碰撞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的改造,其峰期约为259Ma左右。  相似文献   
104.
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桐柏一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一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_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一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级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_3-J_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E20°~30°,逆冲断层以背驮式向前陆扩展,形成机制为反向逆冲推覆,且与大别山造山带主体向南韧性剪切滑脱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5.
Using the multielements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1950–2017 NCEP/NCAR gridded daily reanalysis datasets, we analyzed season duration in China during 1950–2016, and we defined the element with maximum absolute sensitivity as the key impact element at each point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The decadal change of season duration and its key impact element before and after 198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obvious meridional and z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ason duration for the 67-year average, and that the key impact element has the sa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season duration. In additio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Of those,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was strongest and the regions of complementarity were numerou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of autumn and winter durations were found mainly in western China. In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were widespread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as generally weak.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1980 revealed an east–wes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was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key elements were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相似文献   
106.
环境质量同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环境取样钻机在环境质量检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综述了直推式、声频振动式和回转式环境取样钻机的工作原理及发展历程,总结了国内外钻机在智能化、结构紧凑程度和外观造型上的差距,提出了环境取样钻机的关键能力,包括移动能力、钻进能力和样品保真能力,指出了环境取样钻机将朝着动力采用清洁能源、自动分析样品和适应多种场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古地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环境,是构造—环境(气候)—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传统的古地理学及相应的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学等对大地构造演化及古大陆重建、油气勘探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在多层圈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基础上,需要有机地把地表环境和构造环境相结合,并且综合考虑深层及浅层地质过程对古地理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制约。在传统的古地理学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学科——年代古地理学,用以研究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过程。该学科是精细的同位素年代格架下的不同动力学—运动学—物质迁移—环境变迁形成古地理的研究,或者物质—力学—环境(气候)相互作用下的古地理格局的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地表过程,亦即形成地表环境的过程,强调同一时间的多元性、不同空间的差异性和不同尺度的穿时性。文中以近年来研究的台湾、扬子及华北克拉通等地区的精细时间尺度下的古地理环境为例,进一步剖析年代古地理学对于重新理解和认识古构造格局演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8.
李奥璞  范俊韬  钱锋  王瑜  王艺霖  时悦 《湖泊科学》2023,35(5):1717-1728
长江流域外来鲟的养殖规模庞大,养殖逃逸成为外来鲟进入长江流域的主要途径,影响本地鲟种群生存。根据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Base),10种主要养殖的外来鲟中,西伯利亚鲟已被列为德国和奥地利的入侵物种,匙吻鲟已被列为白俄罗斯的入侵物种。为了评估长江流域外来鲟的入侵风险,量化流域内入侵风险最高的外来鲟的适生区,本文使用水生物种入侵性筛查工具(AS-ISK)评估10种主要养殖的外来鲟和5种相关鱼类(虹鳟、尼罗罗非鱼、斑点叉尾鮰、鲮和丁鱥)的入侵风险;使用最大熵算法,基于当前和未来时期(2021—2040年)气候模式下的生物气候变量以及海拔,对于入侵评分最高的外来鲟在流域内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匙吻鲟在外来鲟中入侵评分最高,表明其在长江流域入侵风险最高。适生区预测时,最热季降水量、年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昼夜温差的月平均值和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是影响匙吻鲟在长江流域分布的主要变量。当前时期,匙吻鲟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大范围的适生区,主要包含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中Ⅲ级适生区(高适生区)面积约为2996.8 km2;...  相似文献   
109.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土地规划需要从更宽更广的维度、更高更深的层次及更多元的视角去探索、定位和谋划规划工作的方向和制度设计。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相对城镇而言,乡村地区具  相似文献   
110.
介绍宣伟军教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的经验。宣教授治疗耳鸣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尤其注重从肝脾肾瘀立论,临证以虚实为纲、肝脾肾瘀为目进行论治。实证耳鸣多责之肝胆,方用自拟疏肝止鸣汤;虚证耳鸣多责之脾肾,方用自拟健耳止鸣汤加减。并融合现代药理及病因病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