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胡星  张志强  张强  王洁 《气象科技》2020,48(6):779-787
S2S(Sub seasonal to Seasonal)国际合作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次季节〖CD*2〗季节多模式预测能力,重点关注0~60 d的预报预测技巧。中国气象局承担了S2S数据的归档备份任务,收集参与该计划的11个中心S2S模式数据,本文梳理了该数据资源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数据的模式、要素及文件,研究了数据的读取和分析方法,评估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运用模式回算数据,计算候、周、旬时间尺度的预测值和距平值,开展了相关数据产品的可视化工作,对照同期ECMWF距平图形产品进行分析,推动S2S数据产品在中国气象局预报预测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82.
本文对 H%乙酰化过氧氢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应用机理作了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3.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京津和环渤海两大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滨海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土层,属于欠固结地层,不仅会自然压密,而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次固结变形;长期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大幅超采地下水的形势严峻。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综合作用,使得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现象普遍发生,形势不容忽视。应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预测地面沉降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最紧迫任务之一。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变性地质灾害,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文章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及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特点,提出了地面沉降预测的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并应用实例演示灰色-马尔柯夫模型预测过程。为便于大量监测点的预测,采用C++编程对天津滨海新区170个监测点进行预测,结果证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具有实际意义,表明此模型对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的时间数列预测具有较好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灰色-马尔柯夫模型一般需要较多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越多,预测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4.
许敏  沈芳  刘淇淇  李娜  王洁 《干旱气象》2022,(4):596-604
基于2010—2019年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对冀中廊坊线状MCSs强降水雷达回波、气候特征,以及降水过程中物理量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线状MCSs强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形态有3类,即层状云后置(trailing stratiform,TS)型,层状云前置(leading stratiform,LS)型和层状云平行(parallel stratiform,PS)型,其中TS型出现频率最高,LS型和PS型出现频率相对较少,线状MCSs强降水发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高发于一年中的7月和一日中的前半夜;(2)线状MCSs强降水形成于4种天气尺度环流形势下,即低槽型、横槽型、低涡型和西风环流型,以低槽型最为普遍;(3)700 hPa偏西方向来的相对干冷空气与低空西南气流共同作用,加剧了大气的层结不稳定性,提高了降水效率,850 hPa偏南水汽分量越大,越有利于形成雨区相对较小、但雨强较大的强降雨天气,925 hPa东南风的配合明显扩大了强降雨落区;(4)线状MCSs生成于强的热力环境背景下,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在316.7~1545.7 J·kg^(-1),垂直能量螺旋度(vertical energy helicity,VEH)为正值且明显大于2×10^(-4)J·m·kg^(-1)·s^(-2)是其形成的有利能量条件。PS型MCSs强降水过程中,高空水平辐散加强了抽吸作用,使大的上升速率得以维持,优越的动力条件是强降雨持续时间更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蔡志刚  谢斌  张畅  李翔  王春晖  王洁 《测绘科学》2016,41(9):123-126,122
针对现有DOM与DEM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网络化、自动化更新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变化检测的DOM与DEM网络化同步编辑更新方法,形成一套针对变化区域的快速更新技术流程。完成了DOM与DEM网络化快速编辑更新平台的研发,基于网络并行环境实现网络化任务分发、多人员同步编辑的生产更新模式。通过丽水和平湖两个测区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总体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提高27%左右。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末以来,邮轮旅游的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全球旅游业的整体增长水平,并且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在收集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主要有:邮轮旅游与海洋生态破坏研究、邮轮旅游与海洋环境污染研究、邮轮旅游的碳排放研究、目的地的经济收益与环境代价研究、行业自律与国际防污法律研究以及环境影响的全流程控制研究等。文章认为,国际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正向纵深发展,我国应对邮轮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此,需要加强远洋邮轮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充分挖掘三峡内河邮轮旅游环境影响样本,积极开展南海地区邮轮环境影响的预研,强化邮轮环境影响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完善邮轮环境影响管理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87.
88.
王洁  李传勋  郭霄  卢萌盟 《岩土力学》2022,43(10):2828-2840
软土固结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压缩和渗透特性,同时竖井的淤堵效应常导致井阻在固结过程中随深度和时间不断演化,但目前能考虑井阻随时空演化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还很鲜见。通过引入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及孔隙比与渗透系数间的半对数模型描述了土体的非线性固结特性,建立了能同时考虑井阻随时空变化和涂抹影响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模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了固结模型的解析解。将特定参数下固结解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已有的竖井地基固结解答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最后,对竖井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开展了大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竖井渗透系数随深度线性衰减越明显则地基固结速率越慢;外荷载一定时,随着软土压缩指数cc与渗透率指数ck之比的增大,竖井地基固结速度减慢;在cc /ck值不变的情况下,外荷载增加,地基固结速率加快。在涂抹区的3种径向渗透系数变化模式中,抛物线变化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最快,线性变化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次之,恒定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最慢,且这种性状并不因为考虑井阻变化或土体非线性固结特性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9.
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专题研究,可为休闲农业旅游区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为评估未来农业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奇彩梦园为例,通过对游步道两侧的土壤进行调查采样,并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s)谱图分析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受农业旅游活动影响的距离及其受冲击程度。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冲击范围在4 m以内(p<0.01),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随着离游径的距离变小而明显下降趋势;在受农业旅游活动冲击的范围内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的生物量随着离游径的距离变小而明显下降,放线菌在部分样区表现出该规律,原生动物无此规律;对所测PLFAs数据进行多样性和冲击指数分析后得出假单胞菌(16:0)受影响程度最大,节杆菌(17:0)受影响程度最小,受冲击程度大小与该微生物在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呈正相关;农业旅游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了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90.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土方工程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该文在介绍计算土方量方法的同时,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用MapGIS,DTM法分析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对规划设计、工程总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