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7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黄铁矿表面次生色:氧化程度的标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具有不同表面次生色的黄铁矿氧化表面进行了XPS、AES成分分析,认为黄铁矿表面氧化作用形成了由Fe(Ⅲ)-O组分、单质硫和水绿矾等组分组成的表面氧化层。黄铁矿表面次生色的变化取决于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及其中Fe(Ⅲ)-O组分、单质硫的相对含量。氧化程度较弱时,或者由于氧化层中单质硫含量相对较高,或者由于表面氧化层太薄,可见光能直接透过该层,黄铁矿表面以黄色调为主;而黄铁矿表面呈蓝色是由于氧化程度增强,氧化层厚度增加到适合于可见光产生干涉作用,因而是一种干涉作用所致的锖色,而不是铜蓝致色;氧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时,形成了足够厚的Fe(Ⅲ)-O组分层,使黄铁矿表面呈Fe(Ⅲ)-O组分的颜色。  相似文献   
72.
Echassieres石英网脉中的黑钨矿主要系钨锰矿-钨铁矿系列中的铁端员矿物—钨铁 矿,富铌但贫钽,当其与铌铁矿共生时,钨铁矿可含8.91%Nb2O5。在该矿物中常见的元素置换有:(1)Fe2 Mn2 ;(2)W6 Fe2 Nb5 Fe3 ;(3)3W6 Fe2 4Nb5 。铌铁矿呈它形,富含Ta、W、Ti。钨铁铌矿以枝状形态位于钨铁矿和铌铁矿之间,形成完整的矿物组合。Beauvoir花岗岩的侵位带入的热液交代钨铁矿是形成这种矿物组合的主要原因。同时,沿钨铁矿中的裂隙带或其边部还局部发生锰矿化。  相似文献   
73.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法国中央高原的Beauvoir花岗岩中铌钽矿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些矿物具有多种类型的带状构造。 大部分铌钽矿具有同心带状构造和平行带状构造,前者的每一个带的宽度可在2—60μm之间变化,而后者则在1—20μm。这两种带状构造主要是由于Nb和Ta的含量的变化。它们亦可以统称为韵律式带状构造。 铌钽矿的裂隙状带状构造只见于花岗岩岩体的顶部。不规则状的带沿铌钽矿晶体的边缘或微裂隙发育,常形成树枝状构造。从化学成分上来看,这种带状构造主要是由于Fe、Mn含量的变化。因此,它亦可被称为交代构造。 铌钽矿的韵律式带状构造由Beauvoir花岗岩的复杂的结晶过程引起,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岩浆的化学成分和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而来自围岩(云母片岩)的富铁的热液影响了铌钽矿的结晶,导致了铌钽矿的交代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74.
赣南大吉山与漂塘花岗岩及有关成矿作用特征对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江西南部大吉山和漂塘两个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由于大吉山花岗岩比漂塘花岗岩的分异演化程度更高而造成的。对前人提出的含钨花岗岩、含钽铌花岗岩及花岗岩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等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5.
位于尾矿或废石堆中的黄铁矿,其表面的碳常有3种来源:(1)吸附的CO2,(2)沉淀的碳酸盐矿物或吸附的[CO3]^2-,[HCO3]^-;(3)黄铁矿表面的微生物。XPS分析显示,在鸡冠山废岩堆中,黄铁矿表面的碳含量普遍较高,仅用来自大气中CO2的吸附是难以解释的。这些黄铁矿处于废岩堆氧化带的酸性环境中,决定了在它们的表面不可能存在第二种来源的碳,XRD谱也证实在这些黄铁矿的表面风化层中不存在碳酸盐矿物。微生物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等常富集于低pH的尾矿或废石堆的氧化带中,参与并催化硫化物矿物的氧化。因此,黄铁矿表面高含量的碳是吸附的CO2和附着的微生物耦合的结果,反映了微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6.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基性岩浆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中并进行混合作用,酸性岩浆中已结晶的富钠质斜长石晶体进入偏基性的混合岩浆中,部分熔融形成筛孔构造;随着端员岩浆的进一步混合,富钠质斜长石晶体与中性混合熔体仅形成粗糙的边界,而保留原先构造特征;同时混合岩浆可以直接结晶出正常环带斜长石,呈单颗粒或以膜的形式包围其它环带构造的长石。本文还通过与平潭甬闪辉长岩杂岩体内筛孔斜长石的对比,认为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和成分可以反映岩浆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7.
攀枝花-西昌(攀西)麻粒岩一直被认为是扬子陆块西缘变质程度最高和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岩石。最近从麻粒岩中获得的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攀西麻粒岩的原岩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1870±24 Ma)。17件锆石U-Pb的谐和年龄(858-778 Ma)可能是麻粒岩受新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影响,在快速冷却和抬升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时代。这一时间正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由汇聚转变为裂解地球动力学系统发生改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8.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河源白石冈岩体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佛冈花岗岩带的东端,主体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25%~35%)、微纹长石(45%~50%)、斜长石(An=20~30,15%~20%)和黑云母(5%~10%)。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48.5±1.6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上,该岩体铝弱过饱和,A/NKC值主要变化于1.0~1.1之间;富硅,富钾(K2O/Na2O=1.31~1.70),全碱含量中等偏低(K2O Na2O=7.44%~8.48%),碱铝指数(AKI值)为0.75~0.88,可归为高钾钙碱性岩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Rb、Th、U、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铕负异常显著(δEu=0.05~0.28),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含量及104×Ga/Al比值(2.43~3.26)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均偏低。岩体的εNd(t)值为-5.99~-7.51,TDM值偏低(1.42~1.54Ga),综合地球化学资料指示其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白石冈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的伸展引张环境,是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报道中国甘肃北山地区1号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原状(未提纯)填隙黏土吸附U(Ⅵ), 234U(Ⅵ)和238U(Ⅵ)的实验结果. 该二长花岗岩体是中国高放废物(HLW)处置库的预选库址之一. 实验结果表明, 在近中性条件下, U(Ⅵ)的吸附率最高(占总量的92%), Kd (分配系数)=1226 mL/g. 填隙黏土对放射性元素具有大的吸附容量, 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主岩必备性质之一. 在本次研究的实验条件下未发现该类黏土对放射性核素234U(Ⅵ), 238U(Ⅵ)的选择性吸附现象. 最后, 用表面络合模型(SCM)模拟计算了该类原状黏土对U(Ⅵ)的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80.
Tantalite,occurring as intergranular tabular crystals,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uzhou granite.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rich in W and Ti,with a Ta/(Ta Nb) ratio ranging from 0.5 to 0.73 and a Mn(Mn Fe) ratio between 0.20 and 0.40.It is structurally distinct from isomorphic tapiolite by a remarked Ag Raman peak at 880cm^-1.The associated zircon is striking by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Hf,with the HfO2 content amounting up to 35%-40%,The discovery of tantalite suggests that the Suzhou granit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 S-type granite instead of A-type as consider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