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矿井瞬变电磁探测中空芯线圈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矿井瞬变电磁法中探测空间的有限性及探测目标分布的全空间性,研制一种适合该方法的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根据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需要,确定了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通过对空芯线圈的物理结构和前置放大电路的等效噪声电路进行分析,获取了引入噪声的主要来源.构建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的等效模型,实现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及低噪声的分析,给出影响传感器噪声水平的各噪声源随频率变化的规律,设计矿井瞬变电磁中降低传感器噪声的方法,采用该优化方法,传感器的总噪声在谐振频率处信噪比提高了15.6dB.测试结果表明:感应式空芯线圈传感器噪声性能和输出特性优于加拿大Geonics公司的3D-1HF-coil传感器,满足矿井瞬变电磁探测需要.  相似文献   
42.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图里河镇、扎兰屯市气象台站1960—2012年日最高、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及1971—2012年日最大风速观测数据为基础。分别使用气象上常用的重现期计算方法(皮尔逊Ⅲ分布、耿贝尔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计算各气象要素重现期。分析表明:三种分布方式在最高、最低气温的分析中表现均较好,在最大风速的分析中表现较差,对数正态分布在重现期计算中数值偏低(最低气温偏高),根据不同气象要素重现期的卡方检验结果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析,符合实际出现情况。  相似文献   
44.
在辽河三角洲地区,布设10个地下水监测点,通过3年的动态监测,得到第四系孔隙潜水水质动态变化规律.辽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范围介于1~31 g/L.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矿化度较小,水质较好.南部滨海低平原区,矿化度介于12~31 g/L,地下水为盐水.东北部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 g/L,为微咸水.在地下水化学类型方面,HCO3-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区;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南部滨海低平原地区;Cl-Na·C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冲积平原区;HCO3·Cl-Na型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冲积平原区.山前倾斜平原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大部分地区水质变化不大.南部低平原区,Cl-、SO42-、Na+及矿化度持续升高,高矿化度、氯化物型和钠型水分布面积增大,向周边扩散.北部冲积平原地区,地下水的各组分及矿化度略有起伏,变化不大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5.
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推动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介绍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顶层设计的定义,重点阐述了空间框架组成体系和各体系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