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1987~1990年间在台湾以北海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数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浮游桡足类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夏、秋季介于中间;黑潮锋内侧的桡足类丰度一般高于黑潮锋外侧,较高丰度区的分布具夏季最向外海、冬季最靠近岸、其他两季居中的趋势,这与黑潮锋位的季节摆动趋势基本相一致;浮游桡足类丰度的较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尤其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域的近岸边缘侧,而在黑潮次表层水的主水体中,因溶解氧含量低等因素,其丰度一般均较低;浮游桡足类丰度垂直分布趋势为随水深增加而减低,生物本身昼夜垂直移动规律可能是局部区域产生异常分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1995~1996年度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1989~1990年度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秦山核电Ⅰ期工程运行以来,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首次对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的主要动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见的20种动物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83种。不同生境的动物食物的优势种类组成是不相同的。各动物胃含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与其海区生境中的优势微、小型藻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基本相吻合。海洋动物摄食微、小型藻类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虾类、鱼类的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高于其它季节。藤壶、贝类胃含物中均有出现的微、小型藻类种类数春季高于夏、秋、冬季。  相似文献   
74.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广泛分布,出露良好。在各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出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下、中、上侏罗统的各类单因素图件和沉积相图。前人在柴达木盆地沉积相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都是定性的,其沉积相的确定缺乏定量依据。本次编制的沉积相图是定量化的,即每个沉积相带的划分都有其确切的单因素数据,这种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在柴达木盆地尚属首次应用。结绿素—红山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有4种类型的沉积相,包括辫状河、干湖、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其中辫状河可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上游和辫状河下游。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晚侏罗世发育辫状河—干湖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湖泊沉积到晚侏罗世的湖泊消失,代之以辫状河沉积的两大沉积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