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32.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南方在陆块间离散-聚合的不同构造运动体制下,分别在扬子陆块内部和边缘形成了不同的盆地原型及其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块的西南缘,主要形成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弧后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南缘发育裂谷到台内坳陷再到裂谷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内部主要形成台内拗陷-裂谷的原型演化序列.古特提斯洋演化对晚古生代构造和盆地原型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通过18口井的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85件铸体薄片的鉴定、24块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271组物性数据的统计,对鄂尔多斯盆地榆北气田山2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曾遭受低温热液改造,次生孔隙发育,长石几乎被完全溶解;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和微裂缝组合为主,粘土矿物晶间微孔对储层也有贡献;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碎屑成分、成岩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其中有利的沉积微相控制了储层空间分布;碎屑成分和粒度与储层物性好坏有直接关系,是形成储层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有利有弊,压实和胶结作用可使原生孔隙大部分丧失,而热液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可大幅度提高储层的孔渗性,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以华蓥山涧水沟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对地层学界长期争论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全球性地质难题PTB界线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探讨,可从该剖面中识别出生物地层和岩性地层两类T/P界线,两者相距约4.56m,所有的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和古海洋由正常海向非正常的高Sr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两类T/P界线...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生物礁滩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组合及稀土元素和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按"水文体制"将生物礁滩地层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近地表海水-海源地层水、大气淡水、温压水和油田卤水4个成岩系统。各成岩系统流体来源、性质、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与储层发育密切相关的成岩体系和成岩方式主要为: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的岩溶作用、再埋藏成岩阶段温压水成岩系统和油田卤水成岩系统的深部溶蚀和各期构造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36.
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为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主力天然气产层,以储层岩石学分析为基础,结合Fe、Sr、Mn微量元素和C、O、Sr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储层成因和成岩流体性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由厚壳蛤壳体测定的87Sr/86Sr比值在全球锶同位素地层曲线上可标定的年龄为157.2Ma,储层发育层位属于卡洛夫-牛津阶;(2)卡洛夫-牛津阶为一持续海侵-海退旋回,持续海侵期是礁、滩相储层形成期,而持续海退期为致密盖层发育期;(3)较高的Fe和Sr及较低的Mn含量,以及伴随成岩强度加大δ13C变化不大而δ18O向负值方向偏移的演化趋势,证明成岩作用发生在缺乏大陆淡水影响和以温度为主控因素的还原性封闭系统中;(4)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流体包裹体和镜质体反射率特征,可确定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仍处在中成岩阶段;(5)礁、滩相灰岩的溶蚀、埋藏白云化和充填缝、洞的方解石是不同成岩阶段的水-岩反应产物,成岩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富Sr的地层热卤水。  相似文献   
37.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已钻井取芯段岩相分析,从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中划分出巨厚层和厚层块状砂岩相、厚层正粒序砂岩相、厚层逆粒序砂岩相、平行—板状斜层理砂岩相、滑塌变形砂岩相、薄层砂岩夹层相、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相、厚层粉砂岩相、厚层泥岩相和层状深水灰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和识别出砂岩相组合、泥岩相组合、(粉)砂岩与泥岩互...  相似文献   
38.
泥盆系是富含油气的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西北部438B区块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仅下部的SQ1层序保存较完整;泥盆系属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旋回,由海侵、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3个体系域叠加组成。在SQ1层序中相当体系域级别的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等时性,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外侧构造隆起区明显变薄或局部缺失海侵体系域地层。各体系域中,早期高位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在纵向上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反映该体系域障壁砂坝砂体的发育层位和沉积厚度更稳定,砂体连通性和储集性更好,但上部的SQ2为仅保存部分海侵体系域沉积记录的残余层序。选择SQ1层序各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438B区块泥盆纪具备向南东方向弧突的,由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潮坪组成的海湾地貌和分带性沉积格局;在各体系域继承性发展演化的分带性沉积格局中,以早期高位系域中的障壁砂坝和冲溢扇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相带和部位。  相似文献   
39.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内夹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层内的夹层是影响油田注水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剩余油研究分布的主要因素。笔者以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发育分布特征,指出各种类型的夹层与基准面变化过程中A/S比值变化和沉积物补给通量变化关系密切,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和不同沉积微相内夹层的层次类型及发育分布规律不同。文中深入分析了夹层类型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 ,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 ,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 ,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 .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 ,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 ,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 ,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 ,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