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浅谈风玫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2.
张根寿  王新生 《地图》1993,(3):28-29
引言近几年,我国编制出版了众多的综合性和专门性的经济地图集,反映出我国地图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服务面不断扩大的可喜前景,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科学总结。地图制图的理论、现象的表示方法、图面整饰以及总体设计等方面都已显示出很高的水平,如湖北省国土经济地图集可谓为这一水平的代表。但是,现今的经济地田集尤其是工业图组编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统一和解决的问题。一、图幅选择性范化经济地图集选择哪些图幅、表示什么内容,决定于制图目的和指导思想。就经济地图而论,其目的是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制定经济政策、合理配置经济部门、作为中长期规划的科学依据,作为全面地立体化研究地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资料,图幅的选  相似文献   
43.
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形状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计算了我国32个省的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结果表明,形状复杂(边缘复杂程度高,破碎度较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状较紧凑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省与西部省的形状特征有较大差异。另探讨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所致的主要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各特征对交通等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基于GIS的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逼近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许多地理问题的空间分析中需要采用Voronoi图,但是目前我们尚缺乏一些简单的易于实现的构建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的方法,也缺乏一个能直接生成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的软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构建任意发生元的未加权Voronoi图的逼近方法。首先用有限点来逼近原始发生元,然后构建这些点发生元Voronoi图,最后消除那些属于同一发生元的顶点和边,即得到原始发生元的逼近的Voronoi图。在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GIS软件可以生成点发生元Voronoi图的特性和处理空间数据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生成未加权的任意形状发生元的逼近Voronoi图,能满足地理问题空间分析的需要。如地理客体可以是点状地理客体(城市、县城、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等)、线状地理客体(交通运输线、经济地带和河系等)、面状地理客体(经济区、公园和绿地等)或者它们的组合,它们的空间影响范围或空间服务范围都可以采用Voronoi图来界定。  相似文献   
45.
基于单纯形优化方法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模型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线性规划单纯形方法的总量模型 ,并对多源正态烟流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采用该模型计算了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结果表明 :在平原地区 ,该模式简捷实用 ,可用于大气环境容量及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46.
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成为人口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选取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及2005年统计数据,结合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公里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及其他数据分析荆江分洪区这一敏感区域近15年来人口变化特征:(1)人口重心向东南向移动;(2)区内人口分布不均衡,先集中后分散,总体趋势是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自然条件好的地区集中;(3)县政府所在地斗湖堤镇人口分布变化最大,人口也最集中,麻豪口镇和闸口镇人口最分散,此三镇决定区内人口分布变动总体趋势。(4)土地利用尤其是城镇用地及农村居民点变化是引起区内人口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自然条件、政策、经济、三峡工程等对区内人口分布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7.
近10 年我国地表比辐射率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生  徐静  柳菲  高守杰 《地理学报》2012,67(1):93-100
基于Terra-MODIS L3 级产品MOD11C3,得到2001-2010 年10 年我国地表比辐射率时空数据集。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比辐射率最小的区域是西北沙漠地带,该区域比辐射率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分布范围固定。东北地区和北疆地区、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和华东华南地区等区域比辐射率变化明显。冬季,东北地区、北疆地区地表比辐射率比较大。青藏高原地区11 月-次年3 月维持在一个中低比辐射率水平,其他月份比辐射率则呈现增大趋势。长江中下游、华东、华南和四川盆地地区的比辐射率7-10 月减小,其中8 月份面积达到最大。低比辐射率区(0.6163~0.9638)、中低比辐射率区(0.9639~0.9709)、中比辐射率区(0.9710~0.9724)所占面积都不大,分别维持在20%、10%、20%左右;中高比辐射率区(0.9725~0.9738) 所占范围最大,达到我国陆地面积的40%~50%,且变化十分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波峰、波谷变化,春季和秋季是波峰、夏季和冬季是波谷;高比辐射率区(0.9739~0.9999) 面积变化也很明显,冬季是一个明显的波峰,面积可达10%,而其他季节则维持在1%、2%以下。我国地表比辐射率时空分布与温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比辐射率越高、气温越低。  相似文献   
48.
以牛羊为主的反刍动物养殖是我国甲烷的首要排放源,其中又以牛的排放占主导。我国的养殖牛中,黄牛的数量最为庞大,占总存栏牛的56%。在以往有关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中,着重点多在于排放因子的测定及依据测定结果估算国家尺度的排放源清单。但是,对于反刍动物种群特征及环境因子变化造成的动物甲烷排放在空间和季节的差异却较少关注。本研究收集了我国不同地区46个亚科黄牛的个体特性数据及其生态因子,结合IPCC的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估算方法,分析了我国2005年黄牛甲烷排放因子的空间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农区肠道发酵排放因子,除4-6月因役用强度大的原因,而排放略高于牧区外,其他月份均小于牧区,而农区粪便管理排放因子全年高于牧区。肠道发酵排放因子在夏季小于其他季节,其月均排放因子为4.48 kg/head/m,粪便管理排放因子则表现出相反的季节格局,夏季粪便管理月均排放因子为0.44 kg/head/m。在7个大的分区中,肠道发酵年排放因子最大、最小区域分别为黄土高原区71.0 kg/head/a和西南区55.2 kg/head/a;粪便管理年排放因子最大、最小区域分别为东南区5.4 kg/head/a和青藏区0.1 kg/head/a。  相似文献   
49.
节理岩体动态破坏的SHPB相似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对不同节理倾角、节理贯通度、节理条数、载荷应变率、节理充填物厚度、节理充填物类型及试件长径比等7种工况下的节理岩体动态强度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理岩体动态破坏模式及强度与节理构造形态密切相关。对于单节理岩体,其强度及破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节理倾角控制,节理倾角0°、90°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0%和71%,且其破坏形式均为张拉破坏;倾角60°试件动强度几乎为0;倾角30°、45°试件的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0%和18%,且其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兼有张拉破坏。中心1/4、1/2、4/5及全贯通节理试件的峰值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95%、74% 、28%和17%,即随节理贯通度增加,试件动强度逐渐降低。含1~3条节理的试件动强度分别为完整试件的54%、23%和10%,即随节理条数增加,试件动强度随之有较大幅度降低,但节理条数的增加并没有改变其破坏模式。随着节理充填物厚度增加及节理充填物强度降低,试件强度依次递减,但破坏模式并没有改变。完整试件和节理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载荷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且前者对载荷应变率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后者,相应地试件的破坏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两类试件的动强度均随着试件长径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最佳长径比。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一种对数字多边形特征点提取的新方法。本方法从基于多边形边界轮廓点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的规则和性质出发,依据多边形边界轮廓将Delaunay三角网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同时对内外部的Delaunay三角形集合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多边形的特征点提取和特征点凹凸性的判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