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2 毫秒
2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野外露头及地震资料,将柯坪-巴楚-麦盖提斜坡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24个三级层序。总结每个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特征,建立柯巴麦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揭示层序内体系域构成特征。提出柯巴麦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发育3种层序模式—低位、海侵与高位模式,分析其控制因素。将寒武系沉积模式归纳为2种:碎屑岩沉积模式和碳酸盐台地-蒸发台地沉积模式,为塔西南地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近些年来,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本文划分了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层序,并提出其层序格架内的三种体系域沉积模式。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地层处于一个二级层序之内,其内部砂泥岩段被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本文总结了每个层序界面、层序的内部特征及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三级层序内的低位、海侵和高位3种体系域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内部沉积特征。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地层沉积物源为塔北剥蚀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其中上泥岩段整体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砂泥岩段(SQC1-2k^(5)—SQC1-2k^(1))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退积型前三角洲,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低位体系域发育期主要作用于前一个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为三级层序界面形成期。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物源供给及古气候是塔河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3.
现在台站使用测定日照时数的仪器大部分是暗筒式日照计,其原理是利用太阳光通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简内,使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迹线,并依此来计算日照时数。因此,日照纸的涂药质  相似文献   
24.
25.
霜,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有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所以.地面温度(观测场地温场内读得的地面温度表的示值,下同)在0℃以上时肯定不会在裸露的地表面上形成霜,那么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会不会形成霜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的温度会不会降低到0℃以下呢?  相似文献   
26.
利用SD法资源储量估算软件构建了千鹅冲钼矿床M-Ⅰ、M-Ⅱ、M-Ⅲ号钼矿体的勘查工程数据库,共包括6条勘探线155个勘查工程。根据千鹅冲钼主矿体形态简单(呈巨厚层状、似透镜状)规模大,连续性好,成矿后基本无构造破坏,矿体厚度稳定,钼品位变化较均匀等特征确定该矿床属第I勘探类型,并以160m×160m的工程间距利用SD法估算了3个矿体的资源量。由于矿体主要为隐伏矿体,本次估算主要利用详查阶段的21个钻孔共3 104个单工程样品数据进行。估算结果显示矿区(332)+(333)资源储量已达特大型(总矿石量73 676万t,钼金属量600 092t,钼平均品位0.081%)。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传统垂直剖面法估算结果,两者误差4.57%。实践证明,SD法具有提高勘查报告的质量和进一步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在明确粮食生产作为耕地基础性功能的前提下,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2020年北京不同耕地保护目标下的3种情景模式,分析了各情景经过生产波动校正后单产情况,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法,结合粮食自给水平和规划人口数量测算了北京耕保需求的底线数量.结果显示,无论以何种目标进行耕地保护,北京的耕地保护压力都是严峻的.结合测算分析结论,并针对现有耕保政策对耕地保护单一采用数量约束指标的问题,提出 "等效面积"的概念,采取综合权重系数方法对影响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基本因素和拓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将耕地实际面积转化为等效耕地面积.最后,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基于"等效面积"的耕保机制.  相似文献   
28.
霜,气象观测规范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有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 ℃.所以,地面温度(观测场地温场内读得的地面温度表的示值,下同)在0 ℃以上时肯定不会在裸露的地表面上形成霜,那么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会不会形成霜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近地面物体上的温度会不会降低到0 ℃以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