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996年以来,黑龙江省草地螟第三暴发周期持续至今,危害日益加重。以1959—2008年黑龙江省28个国家基本站气象资料以及草地螟暴发期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黑龙江省草地第三暴发周期的气候特征及风险概率。结果表明:近50 a来,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通过0.001显著性检验,气温在1988年前后出现突变。其他要素如降水量、降水日数、风速和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但只有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少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哈尔滨草地螟始发日期与同期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关系密切,本地越冬虫源春季羽化对气温、相对湿度敏感性较高;同时,始见日期与最大风速的风向相关较为密切,可能是由于外地虫源对风向敏感性较高。通过对黑龙江省草地螟高峰期首日的风险概率分析,得出草地螟高峰期出现在5月最后一个候的风险概率为23.6%;出现在6月上旬的风险概率为36.6%;出现在6月中旬的风险概率为24.0%;出现在6月下旬的风险概率为14.4%。  相似文献   
12.
中、强震数字记录波形及震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着手对沈阳台记录到的中、强震进行分析,力求归纳出国内和国外不同区域的波形和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气环流形势,从天气系统的定义出发,面向气象业务MICAPS格点文件数据格式,在矢量旋转追踪法等值线分析的基础上,有序提取等值线的控制点。经过滤波、查找各等值线特性点、剔除异常点等处理,获取沙尘暴高空影响天气系统的基本节点。利用多种特征参量设计了方便可行的算法,完成了槽脊系统的数据构建、分析并确定其地理位置。通过对数据场数值结构分析,建立了确定闭合天气系统位置及其高、低性质的算法。使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沙尘暴高空基本影响天气系统类别自动分析软件,为实现概念模型自动预报系统、提高沙尘暴业务预报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降水概率分县指导预报及面雨量的制作方法,为参考这两种指导预报的有关地区在命名规则及下发等有关事宜方面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以及太阳辐射,依据这些气象要素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原理,确定了平均气温与体感温度相同时的临界相对湿度、风速及太阳辐射值.以全国有水平面直接辐射曝辐量观测项目的77个气象台站的历年逐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为基础,把相邻两个白昼(夜间)的气温差作为因变量,相对湿度差、风速差、垂直辐射差(白昼)作为自变量,以旬为时问分辨率,建立了逐旬多元回归方程.各地所建立的逐句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拟合优度相当高,F统计量检验也充分证明线性回归方程总体成立,从气候意义、统计角度来看该方法都具有充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4~2006年80个站雾的观测资料和2006年的交通事故资料.分析黑龙江省公路雾的气候特征。从空间分布看,雾具有局地性,山区较平原地区多;从时间分布看,雾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和日变化。  相似文献   
17.
T106资料1997年9月以后才正式投入业务使用,省气象中心每天从9210网络上下发各种预报产品。在此之前的T106历史资料则由中国气象局提供,以便各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用于科学研究,以及对T106资料在本省区的预报确率进行检验。目前只有3年的T106资料。为了方便使用,针对本省的需要对资料进行了整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后,检验工作可以立刻进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展模式预报、概率预报、暴雨预报等项工作。1 T106历史资料形式  国家气象中心下发了1995~1997年共3年的T106资料,原始的T…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2013—2017年辽宁地区19个3.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以走滑类型为主,P轴和T轴方位分别集中在北东东和北北西方向,分别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和主张应力方向一致.矩心深度结果反映辽宁地区在地壳内各个深度的位置都可能孕震,而以地壳中部最为活跃.灯塔地区地壳极浅部曾发生中等强度的地震,在地震减灾工作中需要引起注意.而盖州地区地壳底部仍有少量地震,显示其附近岩石仍具有脆性特性,且该处邻近一级块体边界,贯穿地壳的断层导致下地壳也有地震发生.震源机制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对辽宁地区大部分地震的发生有着主导作用,在局部地区复杂的断层构造也会对震源机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施能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分别找出典型夏季风强弱年1961和1980年,分析水平风速、假相当位温、高度等的逐候变化特征与盛夏季节松嫩流域逐候降水量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弱对松嫩流域盛夏降水量有显著影响。在强夏季风年,较大的南风、较高的假相当位温、较深的东亚大槽使降水持续偏多。同时还发现,无论夏季风强弱,假相当位温高值总是与多降水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大暴雨中尺度雨团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面逐时降水资料、静止卫星云图、雷达图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8月上旬不同时段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出现的中尺度雨团(≥5.0mm/h)活动情况。根据它们的活动特点及在卫生云图、雷达回波上的演变和物理量诊断场的特征,将其分为两类。第1类是典型的冷涡中尺度雨团,第2类为东南方有地面气旋活动的冷涡中尺度雨团,它们都出现在冷涡的成熟及消亡阶段,活动在冷涡的不同部位,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变特点。由此构建了相应的中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