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登陆北上台风暴雨突发性增强的一种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一个三维混合模式对1992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次登陆北上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式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与地面倒槽相一致的地面降水位置及降水量值。模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卫星云图比较表明,外围云场与实例云况吻合很好,验证了本模式模拟卫星云图的能力,对卫星云图预报有实际意义;暴雨突然增幅的直接原因是高层冰云与低层供水云的突然北移重叠造成的。受地面倒槽附近强烈辐合抬升的动力作用,各相态云系的分布与垂直运动紧密相关;辐合线右侧的东南低空急流为降水的增幅及维持提供水汽来源;云的相变潜热非绝热加热作用对暴雨的增幅及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它对暴雨维持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2.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要素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周明茗  王成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655-1664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典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特征。论文以系统论为指导,遵循系统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从学理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内涵及要素构成进行辨析,并围绕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划分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主要由基础要素(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核心要素(多元经营主体和乡村文化)、驱动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和管理要素(制度和政策)4种要素构成;依据乡村生产关系变革、经济体制变迁、城乡关系转变等规律,将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演进历程划分为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4个时期,不同时期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要素构成、要素间的联系方式不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特征表现各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通过支撑与约束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及调控与反馈机制推动自身运行发展。从要素功能、结构关系、协同等视角去审视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状态、诊断系统运行的动力机制或障碍因素等,将成为未来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基于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有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建立系统熵模型,运用关联熵和运行熵,从系统的主体(多元主体)、客体(地)和环境三要素入手构建指标体系,讨论系统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的有序性,并以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为研究区予以实证,研究表明:研究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关联熵先增后减,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呈现阶段性特征,2008—2011年主要受城市化无序扩张和土地利用方式低效粗放等因素影响,系统内部结构趋于混乱无序,2011—2015年主要因财政支农力度增强、农业投入产出水平提高、生态修复力度加大等因素刺激,系统内部结构逐渐趋于有序化;2008—2015年,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熵逐年减小,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大幅增加引起的生产条件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与提档升级等驱动下,呈现出持续有序化的发展态势;围绕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内部结构及运行状态的演化规律,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编制和完善相关规划、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入手,提出相关策略,以促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4.
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时空分异与差异化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成  何焱洲 《地理学报》2020,75(8):1680-1698
脆弱性作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重要属性,是探讨系统易受负面影响或损害程度的有效度量、解析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以2007—2017年为研究时段,建立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定量测度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而划分脆弱性类型并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结果表明:①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是系统运行状态的综合度量,包含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要素,其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乡村多元主体与以“地”为核心的乡村生产空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制衡关系。②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暴露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及“局部突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敏感性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及“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特征;适应能力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及“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特征;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及“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特征。③ 将重庆市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脆弱性划分为适应能力脆弱型、暴露—敏感脆弱型、敏感—适应脆弱型和强综合脆弱型4种类型,并按照“生态优先—分类调控—重点突出—因地施策”原则针对不同类型提出差异化“降脆”策略,以引导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5.
贺兰山小松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的Mg^#为0.71~0.76,接近原生岩浆的值,超基性岩的Mg^#为0.80~0.89,具有岩浆早期堆晶的特征,稀土总量∑REE为(13.03~82.66)×10^-6;δ(Eu)为1.08~1.61,具弱正异常;(La/Yb)N为2.49~5.24,(Ce/Yb)N为3.01~4.97,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图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证明,该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后期发生了同化混染,岩体具有寻找铬-铜-镍型岩浆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对目标空间三维—光谱信息的高分辨一体化获取与应用,是对地观测技术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结合高光谱成像与激光雷达测距的技术优势,对地观测多光谱/高光谱激光雷达遥感技术手段应运而生,并成为遥感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分3个阶段详细回顾了对地观测高光谱激光雷达系统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其独有数据类型阐述了数据处理研究方面的探索研究。最后,重点分析了高光谱激光雷达在测绘领域、农林业领域的重大应用潜力,展望了未来对地观测高光谱激光雷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7.
迭代法计算H2O-CO2-NaCl包裹体均一压力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宋玉财等于2007年提出的利用迭代法计算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均一压力的基础上,结合Duan等通过热力学模拟研究所获得的最新的热力学方程及H2O-CO2-NaCl包裹体pVtx计算程序,对宋玉财等所提出的H2O-CO2-NaCl包裹体成分及均一压力的迭代计算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文章利用中-低温条件下求解CO2在盐水中的溶解度及摩尔体积的方程,提高了原方法的计算精度,并将原方法的适用范围(均一温度≥300 ℃)扩展到中_低温(0~260 ℃)、中_低压力(0~1 000×105Pa)以及中等盐度的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求解CO2部分均一温度高于笼形物融化温度、不含石盐子矿物且完全均一到水溶液相的H2O-CO2-NaCl包裹体。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大,而且中部含油组合中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二者的相关性好于下部含油组合中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油气注入储层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储层的成岩作用,保护孔隙,而且油气注入越早,越有利于孔隙的保护。  相似文献   
29.
将回南天划分为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持续1 d为轻微,2 d为轻度,3~5 d为中度,≥6 d或5 d且日平均气温5 d升幅≥12℃为重度。广东沿海的低温阴雨与回南天常相随出现,80%的低温阴雨过程后会出现回南天。回南天对群众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建议将其纳入广东省高影响天气行列,条件成熟时,可发布回南天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30.
分形维数法是分析空间结构分布的一种典型方法,但它对于区分不同的分布形式还存在缺陷。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介绍了空隙度指数的定义和树冠空隙度的计算方法;以模拟的树冠点云数据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凸包和三维滑动盒算法的激光雷达(Li DAR)点云数据空隙度分析方法,详尽分析了不同冠型产生的空隙度指数差异;并利用4棵实测的树冠点云数据做检验;最后阐述了空隙度指数在树冠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中的作用,并对其应用范围和前景作了展望。结果表明:划分尺度相同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锥型树冠、半球型和半椭球型树冠的差别可以通过空隙度指数曲线有效地区分,实测树冠的结果也体现了空隙度指数对于判断树冠空间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