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本文详细介绍了渤海海域三维海流数值模式及预报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介绍了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方法、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该系统软件具有方便灵活,移植性强和可视化高等特点,可以为海岸建设、海上排污,溢油,赤潮等海洋工程、污染事件提供准确及时的流场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12.
113.
高光谱红外传感器高精度在轨光谱定标是红外遥感定量反演及应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的观测数据,分析传感器等效入瞳亮温与大气透过率光谱中的吸收线特征,基于NODD和包络线去除的光谱归一化处理,融合多种光谱匹配算法构建非线性代价函数,提出了一种无需地表实测数据支持的高光谱红外传感器光谱定标方法。与JPL官方定标结果相比,中心频率定标精度优于0.0154 cm-1,中心频率及半峰全宽的偏移量分别在±0.02 cm-1及±0.1 cm-1以内,相对偏移量分别在0.2%—1.9%与0.5%—12.0%。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大气上行辐射、下垫面类型及空间采样点数量对定标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DRAINMOD-S模型参数的全局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进行DRAINMOD-S模型参数的优选,更好地理解参数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开展了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以南通市九龙垦区暗管排水脱盐试验为例,采用Morris全局定性分析方法检测了DRAINMOD-S模型模拟土壤剖面含盐量时侧向饱和导水率Ksat、水动力弥散系数D、地表最大蓄水深度Sm、相对不透水层深度Im、排水系数Dr及地下水初始埋深W 6个参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Ksat对模拟结果影响最为显著,DSmDr次之,而WIm影响最小;各个参数间的非线性作用存在差异,以Ksat最为显著。为保证模型模拟质量,对敏感性参数应提高现场测试精度,在模型运行时,对灵敏度大的参数应进行重点调整,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线性作用较强的参数,从而有效地指导模型的参数率定,提高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5.
辽宁凌海西八千地热田位于下辽河盆地的西部边缘地带,属新生代沉积盆地热传导型地热。为取得相对高温地下热水,确定开采热储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的砂岩和砂砾岩含水层。采取1组地热水样进行了稳定同位素(18O、2H、)和放射性同位素(14C、3H)的检测。应用HO、3H、14C等同位素方法对地下热水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其地下热水是由早期的沉积水和近期大气降水经迳流补给的水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6.
新疆哈密市红海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海铜金矿位于卡拉塔格铜金成矿带,是最近发现的VMS矿床,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构造及矿脉特征。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7.
利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1952-2010年17个观测站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采暖强度、气温趋势倾向和M-K检验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采暖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低于-25℃的天数明显减少;近58年平均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27℃/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为0.42℃/10a,特别是近10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倾向值达到0.75℃/10a;最低气温趋势倾向值达到0.83℃/10a,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高于平均气温,采暖期气温突变发生在1983年。东北地区采暖开始时间呈推迟趋势,采暖结束时间呈提前趋势,从而使采暖期天数缩短。东北地区采暖期长、采暖强度也强,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采暖期短、采暖强度也弱,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18.
首先,阐述了决策树分类器的结构与理论基础;然后,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在ENVI软件的支持下,结合影像的光谱特征及NDVI,NDBI特征值,参考C4.5算法(决策树生成算法),建立了土地利用分类的决策树模型并进行了分类;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区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效果较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9.
120.
"白云岩问题"一直是沉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白云岩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深入认识白云岩成因对于碳酸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白云岩成因有多种解释模式,如萨布哈蒸发模式、渗透回流模式、埋藏调节模式、混合水模式、潮汐泵模式等。近几十年来,随着低温白云石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白云石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成因模式被提出并不断被完善。本文回顾了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低温白云石形成的3个动力学障碍(镁离子的高水合能、硫酸根的存在、碳酸根离子的低浓度和低活度),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成因白云石模式的建立、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的生长过程及发育特征,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指出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古甲烷菌)的存在可以改变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进而有利地克服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障碍,并列举了低温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的氧同位素指标在古温度恢复和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微生物成因白云石相关研究方向(如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应用等)加以展望。对微生物成因白云石模式的深入认识,将为正确解释"白云岩问题"提供新的途径,也将为石油学家关心的白云岩储层问题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