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1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对辽宁青城子铅锌-银-金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进行了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和ICP-MS分析,获得它们的固结顺序为:黄铁矿早于闪锌矿,二者早于方铅矿(闪锌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前两者)。从硫化物成分空间分布可以判断成矿流体以甸南-榛子沟为中心分别向二道-喜鹊沟和大地-白云迁移。根据方铅矿固结温度(327℃)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22℃),限定以方铅矿为主的矿床其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22~327℃;利用Cd在方铅矿-闪锌矿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铅锌矿成矿温度在344~464℃之间,结合闪锌矿出溶黄铜矿温度(高于350℃),参考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300~360℃),并参考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400℃),获得以闪锌矿为主的矿床硫化物形成温度约为360~400℃,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被限定在390~400℃;由于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微裂隙中,利用黄铁矿发生脆性变形温度并结合石英流体包裹体温度(230~370℃)约束金成矿温度约为370~400℃。成矿温度较高可能归因于样品采集位置较深所致;最后利用矿石矿物、侵入岩、围岩微量元素对比分析判断成矿流体与中生代(特别是印支期)侵入岩具有亲缘性,根据印支期岩浆混合特征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可能对本地区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2.
青海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质黑柱石是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一种常见的脉石矿物,其与铅锌矿体关系密切。本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牛苦头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黑柱石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牛苦头矿区锰质黑柱石主要产于3种矿物组合:黑柱石+石榴子石+磁铁矿组合;黑柱石+锰钙(铁)辉石+方铅矿+磁铁矿组合;黑柱石+方解石+石英+硫化物(黄铁矿+磁黄铁矿+其他硫化物)组合,并形成自内向外石榴子石-磁铁矿—黑柱石—锰钙辉石的矽卡岩分带。上述3种组合分别对应矿床的3个蚀变矿化阶段:进变质阶段(阶段I),石榴子石被交代分解,形成黑柱石;退变质阶段(阶段Ⅱ),锰钙(铁)辉石分解形成黑柱石;石英硫化物阶段(阶段Ⅲ),黑柱石进一步分解,形成磁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电子探针结果,牛苦头矿床黑柱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_(0.94-0.98)(Fe_(1.22-1.92)Mn_(0.10-0.75)Mg_(0.01-0.03))■(Fe_(0.83-0.93)Al_(0.01-0.07))■[Si_(2.00-2.07)O_7]O(OH);LA-ICP-MS原位分析显示,牛苦头矿区黑柱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矿区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石榴子石、锰钙(铁)辉石近乎一致。综合研究认为,矿区黑柱石为进变质阶段的石榴子石和辉石蚀变分解的产物;矿床自内向外的矽卡岩分带反映了矽卡岩被逐渐交代的过程,并伴随了成矿流体从主矽卡岩阶段的"还原(Fe~(2+)、Mn~(2+))"环境向退变质阶段偏氧化(先是Fe~(2+)-Mn~(2+)+Fe~(3+),后是Fe~(3+))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93.
新疆可可塔勒金与多金属矿带成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西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拉张沉降带NW向断裂控制着 麦兹、克朗火山沉积盆地及可可塔勒矿带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铅锌铜矿床。矿床形成顺序为蒙库铁矿、可可塔勒铅锌矿、铁木尔特铅锌矿和后期断裂作用形成的萨热阔布金矿。与铁矿床有关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显示硫和矿质来自深部岩浆源,铅锌铜矿硫同位素分为两组,一组富轻硫,δ34S最低为-27.96‰(范围-27.961‰~-5.400‰),另一组δ34S均值接近于0‰(范围-3.360‰~+5.100‰),硫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有两种成矿流体,一种为海水深循环热液;另一种为火山岩浆热液。断裂构造、盆地、火山活动和流体演化决定了矿带成矿系列演化。  相似文献   
94.
姜福芝  王玉往 《地质论评》1999,45(7):1019-1027
柴达木盆地周边火山岩十分发育,形成巨大的环状火山岩带。本文着重于研究火山岩的时空分布、产出古地理环境、以及它们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以指出其产出构造环境和演化地质历史。根据火山成矿作用与铜多金属等矿产的密切关系和该区火山岩含矿特征,探讨了其含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锡铁山喷流沉积矿床卤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好的喷流沉积系统,赋矿地层产状倒转。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大理岩延长约2km,延深约1km,往深部厚度增大,至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厚度迅速减薄、尖灭。角砾状非层状铅锌矿体赋存于紧邻网脉状蚀变岩的厚层状大理岩中,条带状层状矿体赋存于外侧条带状大理岩的下盘。对锡铁山矿床两条典型剖面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近喷口相大理岩与远离喷口相大理岩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反映远端沉积的剖面为例,自下往上,条带状矿体条带状大理岩块状大理岩,Al2O3、Fe2O3、Sr、B、Tl以及MgO/(CaO MgO)、Na2O/(Na2O K2O)比值等逐渐降低,Sr/Rb、Sr/Ba比值等迅速降低,REE总量降低,分异增强,Eu异常减弱,Ce负异常更加明显;δ18OSMOW=10.1‰~12.5‰,向上增高,δ13CV-PDB=-0.9‰~0.2‰;大理岩87Sr/86Sr=0.7113~0.7148,低于矿石方解石的0.7146~0.7147,高于同时期的正常海相灰岩。综合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锡铁山矿床的容矿大理岩明显不同于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而是介于喷流卤水与海水特征之间,上部的大理岩中有更多的海水参与。以Sr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本区大理岩来自海水的组分约占1/3,来自卤水的组分约占2/3,大理岩总体上仍主要分布于喷口附近,更多地受到卤水的影响。通过大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矿床中发育有两条同生断层,一条沿以网脉状蚀变带代表的管道相分布,另一条分布于25线附近,共同制约着大理岩与成矿物质的堆积。锡铁山矿床可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层状矿体,其分布范围可能超越一直作为重要找矿评价标志的大理岩。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发现,铜、金常密切共生,组成成矿元素对.表现在:(1)以铜为主的矿体伴有较高的金,而以金为主的矿体则含有较高的铜;(2)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以金为主和以铜为主的矿床常配对出现,如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丰山洞铜矿-鸡笼山金矿,丁家山铜矿-洋鸡山金矿,铜官山铜矿一天马山金矿以及湖南水口山铜(铅锌)矿-康家湾金矿等;(3)铜矿带和金矿带往往重合,如郯庐铜-金矿带,赣东北铜-金矿带,吴川-四会铜  相似文献   
98.
99.
老鸦泉富碱花岗岩杂岩体与侵入其中的富碱花岗斑岩岩体及云英岩型锡矿体、石英脉型锡矿体等REE配分曲线类似,均具有强烈的Eu亏损,它们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也类似,是同源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的结果。锡矿体是老鸦泉富碱岩浆分异演化及以钠质为主的强烈碱交代自变质作用的最终产物。侵入于老鸦泉岩体内的花岗斑岩为锡矿体的直接围岩,它是岩浆结晶分异更晚期混入了更多地壳组分,并向酸性方向演化的产物,该花岗斑岩经自变质热液蚀变作用造成锡的富集并成矿。因此,碱性岩浆结晶分异晚期混有地壳组分,岩浆向酸性演化可能是碱性花岗岩形成锡矿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新疆北部广泛发育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岩体,岩体类型主要有钙碱性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其中以第一类最为发育;岩体中的暗色包体类型以闪长质为主,成分可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过渡到花岗闪长岩,部分地区可发育辉长质、安山玄武质、安山玢岩质包体;有些地区还发育有岩浆混合岩.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主要形成于四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即D3-C1交界的洋-陆俯冲期、C1末-C2初的碰撞期、C2-P的后碰撞期和T1的板内期.岩浆混合作用的判别标志有岩体宏观标志(近等轴状)、野外宏观标志(暗色微粒包体发育,有时可见岩浆混合岩)、显微标志(淬冷和矿物不平衡结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线性过渡特征)、年龄(一致)标志等.该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是多级次的,其深部岩浆源区的混合表现为壳幔相互混合作用;混合作用表现出多阶段性,以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为主要方式,由物理混合到化学混合渐变过渡.该区岩浆混合作用与斑岩铜钼金矿床密切相关,其成矿关系模式可概括为: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混合产生混合岩浆,经过进一步分异演化形成了含矿岩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的找矿标志为:岩浆混合作用强烈的大岩体内或附近晚期补充侵入的小型斑岩体具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