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0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厘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和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对胶东谭格庄地区一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野外观察和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剖面主要是由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两者互层产出并一起发生褶皱变形,在强变形域两者完全平行化.所以,在强变形地区,不同成分岩性的薄层状互层产出不能作为变质沉积岩的识别标志.奥长花岗质片麻岩(S1105)形成于2496±10Ma,遭受了古元古代早期和晚期变质.两个斜长角闪岩样品(S1238和S0812)都只发育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842±3Ma和1833±13Ma.该剖面岩石记录的两期变质作用在胶东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结合前人研究,作者指出该地区太古宙末存在区域性变质深熔作用,早期地壳受到了强烈的再造;古元古代末的变质作用具有带状分布特点,与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山东国家级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地质灾害遗迹等4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4.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65.
文登岩体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三叠纪。根据新测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7±3)Ma,(167±2)Ma,(157.1±1.4)Ma,结合野外接触关系改划为侏罗纪。文登花岗岩体属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的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66.
基于BDS/GPS联合定位的时空基准统一,详细介绍了BDS/GPS定位的数学模型。在伪距双差和载波相位相对定位两种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自编的BDS/GPS定位程序处理了实测的BDS/GPS短基线数据。最后对比和分析了在BDS、GPS、BDS/GPS三种模式下的定位精度水平。本文的分析为BDS/GPS的定位提供了参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鲁西地区中生代有2个岩浆活动时期,中侏罗世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形成铜石杂岩体,锆石SHRIMP U Pb年龄167.9-183Ma,加权平均值为(175.7±3.8)Ma;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范围较广,生成多种岩石系列,形成济南—埠村—邹平—淄博金岭一带杂岩体和沂南县铜井、莱芜、蒙阴虎头崖、临朐铁寨等杂岩体,锆石SHRIMP和LA ICP MS U Pb测年结果为128-134Ma。  相似文献   
68.
在鲁西地区,确定了泰山岩群主体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 Ma,属新太古代早期。锆石SHRIMP U-Pb定年:雁翎关组角闪变粒岩(2 747±7)Ma,柳杭组黑云变粒岩(2 739±16)Ma、(2 703±6)Ma,侵入雁翎关组底部透闪阳起片岩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2 740±6)Ma。济宁(岩)群碎屑锆石年龄(2 700-2 665)Ma,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所以济宁(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在鲁东地区,发现了中太古代表壳岩系、花岗质岩石和新太古代早期TTG花岗质岩石;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荆山群大理岩被锆石SHRIMP U-Pb年龄(1 868±11)Ma、(1 852±9)Ma的莱州组合西水夼单元辉长岩、闪长岩侵入,并一起遭受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69.
利用1990~2016年水准观测资料,以GNSS点的垂向速率作为先验值约束平差,利用距水准路线上距离小于10 km的GNSS连续站的垂向速率检验,获取川滇地区的垂直运动速率场,可靠性优于0.87 mm/a,且误差分布相对均匀。研究表明,川西地区处于快速差异性隆升阶段,位于鲜水河南东段的贡嘎山地区隆升速率最快,约5~6 mm/a;四川盆地垂向运动不明显,约0~1 mm/a;滇西南地区以0~2 mm/a的速率下沉。同时,通过水准速率剖面分析了川滇地区主要断层的张压特性。  相似文献   
70.
鲁东晚中生代热隆-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理清山东省鲁东地区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的关系及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本文综合分析了晚中生代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和序列、地球化学演化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研究表明:该区侵入岩由侏罗纪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白垩纪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白垩纪深源花岗岩和白垩纪脉岩组成,并且从早期到晚期,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橄榄安粗岩系列演化,微量元素由高Ba、Sr花岗岩向低Ba、Sr花岗岩演化,稀土元素由无或弱正铕异常向显著负铕异常演化,岩浆岩成因由S型向I型、A型演化。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复杂的岩浆岩类型指示了剧烈的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鲁东地区在早白垩世处于强烈的拉张构造环境,其在140~110 Ma期间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时发生了强烈的地壳隆升事件。通过对断陷盆地、火山活动、变质核杂岩和断层系统的类型、性质、控制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它们是大规模伸展构造的表现形式,伸展构造的活动时间为130~98 Ma。进一步分析表明,鲁东地区的白垩纪构造-岩浆组合构成了热隆-伸展构造,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燕山运动主变形时期(岩石圈增厚)后续效应的产物,岩石圈拆沉、地壳减薄和克拉通破坏是引起早白垩世热隆-伸展构造的根本原因,热隆-伸展构造为胶东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