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703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越来越多,添加硬件的同时会增加基础架构的复杂程度和运维成本,管理事项、时间和难度相应逐渐增加。在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过程中,需要更智慧的方式来应对日益增长的运算能力和存储需求。虚拟化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亟待研究解决和推广的新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必将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和资源数据的保护利用提供新路径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992.
探讨在一种基于位置服务的地理格网与编码体系下,地理信息数据的格网化转换、地理信息要素格网表示,并对地理格网的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瓮安县老虎洞磷矿岩溶水系统为实验场,以群孔干扰抽水试验资料为依据,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地下水系统隐伏边界的位置和性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复杂岩溶水系统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查明隐伏边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高邮凹陷真武断裂带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武断裂带是高邮凹陷主要含油构造带之一,圈闭落实是该区油气勘探关键;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研究是建立地震解释模式、提高构造解释精度的前提。通过真武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样式、断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等研究,明确了该区构造特征、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为该区复杂小断块精细解释及断层组合提供了地质依据,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广西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是贵州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拓展地。环江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受岩性、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和地下水文系统等因素影响。岩层由纯度较高的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构成,地壳运动使该地抬升,岩层受力发生褶皱并隆起断裂,断层节理发育;降雨、较高的温度以及地表-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溶蚀作用,使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切,地表因长时间受剥蚀和溶蚀,地貌演化由幼年期经青年期进入壮年晚期。发育成峰丛谷地、洼地、峡谷及峰林洼地、谷地、盆地和多层洞穴等为主的形态多样的锥状喀斯特地貌景观。环江喀斯特自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形成山间盆地和石炭系巨厚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阶段及喀斯特化作用,地貌发育演化经过3个主要阶段,即褶皱断块山地―盆地形成阶段、喀斯特峰丛―峰林发育阶段和喀斯特峡谷形成阶段。演化模式遵循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丛峡谷→峰林洼地→峰林谷地地有序正向演替规律。揭示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地貌发育主要阶段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典型参数指标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状态判别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突变理论的基本特征相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卧龙湖湿地退化状态。通过对卧龙湖湿地1994~2009年的数据模拟,结果表明:1994~2001年间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的状态,而2002年的判别结果显示卧龙湖湿地处于退化突变状态,即湿地退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相当程度的损害。研究还表明,卧龙湖湿地生态水量的减少和水环境质量的降低是导致湿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防止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发生,应在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的同时合理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相似文献   
997.
2021年5月21日 21 时,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先后发生MS5.6 和MS6.4 地震,两次地震震中位置相距约7 km,均位于滇西地区,该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序列跟踪结果显示漾濞MS6.4地震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MS5.6 地震为MS6.4地震的前震.本文基于云南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MS6.4地震早期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 25日,ML0.0 以上)进行重定位,同时,利用 Cut-And-Paste(CAP)震源机制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序列中截止至 5月25日 31 次MS≥3.0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对该序列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获得的 2159 个地震事件呈 NW-SE向展布,长约 25 km,宽约 5~10 km.MS 6.4主震的震源深度为 8.9 km,序列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 4~10 km,深度均值约7.5 km.(2)前震序列具有从中间开始破裂,然后向北西向破裂,继而向东南向破裂的特征,漾濞MS 6.4 主震位于余震区的北西端,最大余震MS 5.2 地震位于余震区的东南端.(3)CAP波形反演获得的 31 次MS≥3.0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在4~11 km范围,深度均值约 6.5 km,与重定位结果接近,仅相差 1.0 km,说明重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是合理可靠的.(4)震源机制多为右旋走滑型,部分地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断分量,反演的区域应力场与目前已知的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区域内构造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重定位后的序列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此次漾濞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可能是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中段附近的次级断层.  相似文献   
998.
遥感影像邻近效应的实测数据校正(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奇  马建文  陈雪  李利伟 《遥感学报》2007,11(2):159-165
本文在总结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以辐射传输理论为基础,改进和增加了地面同步测量邻近效应模型设计和测量参数,实现了航空和卫星数据获取过程的地面同步参数测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航空ADS40和Landsat-5 TM数字影像进行了邻近效应校正实验,特别对城区ADS40数字影像大气校正和邻近效应校正后的图像做了对比,邻近效应校正的图像较只做大气校正的图像像元值反差更大,细节得到更多增强,图像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9.
提要:北羌塘盆地长蛇山油页岩位于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胜利河—长蛇山海相油页岩带北东,长蛇山南麓,其剖面主要岩性为油页岩、泥晶灰岩、黑色页岩和泥灰岩。本文通过对20件样品进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详细评价了长蛇山油页岩剖面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长蛇山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最好,其次为黑色页岩和泥晶灰岩。总有机碳含量在烃源岩中为0.41%~9.49%,平均为4.02%,在油页岩内含量最高,达到4.53%~9.49%,平均为7.74%;氯仿沥青“A”含量为0.0252%~0.3403%,在油页岩内平均为0.27%,总体为中等—较好烃源岩;有机元素和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显示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少数为Ⅱ2和Ⅲ型;Ro的分布范围为1.08%~1.43%,平均值为1.27%,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且在垂向上有机质演化程度逐渐变高。该剖面的烃源岩沉积于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有机质母质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碳中和及电力低碳转型过程的供应安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动态CGE模型,设计51种情景模拟各类型发电量的年均变化幅度,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评价指标,研究煤电退役到保底容量、煤电完全退役和气电达峰容量的最优时间节点和发展速度.结果表明:2020年煤电发电量以年均降低66亿kW?h幅度退役到2032年保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