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在进行浮标风力阻力系数試驗的时候,必須測定断面平均流向与平均风向的夹角,过去所用的仪器,在应用上比较麻煩,而且在罗盘仪上估讀角度不易准确。为此,我們在实际工作中,創制成一种簡单的断面平均风向仪(見图1),构造簡单,应用方便,现将仪器构造及使用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42.
我国的地質事业,在全国解放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1958年貫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以后,地質工作更取得了空前的大跃进。十年的成就,大大超过了解  相似文献   
43.
(一) 沙漠地区沙丘的移动,一方面影响着沙漠地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沙漠地貌形成发展的现代动态过程。所以沙漠地区沙丘移动的研究,在近二十余年来成为沙漠地貌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沙丘移动的研究,不能只停滞在一般的定性描述,必须进行数量上的分析,这就要求沙丘移动的研究必须建筑在航空相片分析、地面考察和定位观测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目前国外许多关于沙漠地貌研究的文献对这些都进行了讨论。如R. A. 拜格诺(Bagnold)  相似文献   
44.
成矿溶液的多样性与多来源性,已得到普遍地承认.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壳源重熔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充填构造裂隙所形成的脉钨矿床. 自1847年法国人埃利·德·鲍蒙奠定了岩浆热液成矿说的基础以来,许多学者对矿质在热液中的搬运-沉淀过程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半只注重矿质在热液中搬运一沉淀形式的研究,而忽视了成矿物质运动的另一方面——携带矿质的溶液的流动状态.即使是对热液中矿质的搬运形式和沉淀方式,在认识上也仍有较大的争论.本文根据华南脉钨矿床的大量实际材料,粗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5.
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1.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95,自引:33,他引:62  
王涛  朱震达 《中国沙漠》2003,23(3):209-214
荒漠化就是土地退化,主要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3个部分组成,其中沙漠化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在简要回顾了国际国内对沙漠化概念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根据20多年来在中国北方土地退化区域的研究与实践,作者认为: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并在时间、空间、成因、景观、发展趋势和造成的结果等内涵方面给予了概括性的描述;同时,从形成演变的时空差别、成因、过程和防治利用的不同等方面将原生沙漠、戈壁与沙漠化土地区分开来,认为沙漠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控于气候变化,而人类既是沙漠化的导致者,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更是沙漠化的防治者。所以,沙漠化的研究应主要侧重在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6.
长庆中部气田奥陶纪马家沟组储层成岩模式与孔隙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长庆中部气田奥陶纪马家沟组马五~马五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Ⅰ)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Ⅱ)白云石对小球状硬石膏结核(简称"膏球")和板状硬石膏晶体的交代;(Ⅲ)石膏的溶解;(Ⅳ)自生石英、自生粘土矿物在白云石晶间生长;(Ⅴ)早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Ⅵ)晚期方解石的充填作用;(Ⅶ)钾石盐的充填作用;(Ⅷ)去白云石化作用。其中造成孔隙的是(Ⅰ)、(Ⅱ)、(Ⅲ),破坏孔隙的主要是(Ⅴ)、(Ⅵ)、(Ⅶ)、(Ⅷ)。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是(Ⅰ)、(Ⅱ)、(Ⅲ)。主要的成岩模式有:云化-溶蚀型、云化-溶蚀-充填型、云化-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晚充填型、云化-交代-溶解-早充填-晚充填-钾石盐充填型。其中云化-溶解型、云化-交代-溶解型以及云化-溶蚀型是形成孔隙的主要成岩方式。主要的孔隙系统类型有5种:密球型、"球 胀裂缝型"、"球 晶间溶孔型"、晶模孔型、晶间溶孔型。其中,密球型、"球 胀裂缝型"、"球 晶间溶孔型"是最主要的孔隙系统类型。长庆中部气田马五段储层的发育首先受沉积微相控制,即膏球的发育;在此基础上还受成岩方式控制。膏球发育于马五、马五、马五、马五,尤其是马五。白云石对硬石膏球的交代作用和石膏的溶解作用广泛发育于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马五地层中。早期方解石、晚期方解石和钾石盐的充填作用主要发育在马五、马五、马五和马五地层中,而在马五、马五地层中不发育。膏球在马五、马五、马五不发育。所以,马五、马五、马五是最好的储集层段马五、马五是其次的储集层段。马五、马五、马五是最差的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47.
FNP-1新型净全辐射表,用来测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净差值,采用了国外先进技术,改善了以前的制作工艺,该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气象自动站、农业、林业气象监测系统.专利号为ZL03206191.9.  相似文献   
48.
北京华创升达高科技发展中心研发的FSP-1分光谱辐射表可在全天候条件下使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植物生理研究,太阳能利用、海洋考察、建筑材料老化及大气污染等科学研究.专利号为ZL03206190.0.  相似文献   
49.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样分析结果显示,在红外吸收谱图中缩合芳烃结构及含氧基团吸收明显,有机质热成熟度高,且遭受了氧化蚀变:震旦系以上地层大量暴露,地表水溶蚀下渗深度在黔西南地区可达3000-4000m;作为长期存在的古隆起,经历了多次抬升,直至挽近仍处于严重剥蚀阶段。地腹可能存在酸性岩浆热源使有机质过度热演化、保存条件不佳以及缺少勘探目的层,是黔中隆起油气勘探的三大壁垒。兼谈了碳酸盐岩烃源岩问题.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是从属性的.分布在泥质烃源岩系的边缘或局部范围。  相似文献   
50.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地形图分析与剖面制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与观测,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沿山前发育系统的水系变化、冲积扇变化、不对称背斜、大规模正断裂、不对称河流阶地等典型的构造地貌,表明这条由南向北逆冲的冲断带在扩展过程中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冲断带的东西分段以桑株河为界,以西发育固满背斜,其构造样式为向北的逆冲伴随向南的反冲;以东发育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表现出明显的由南向北逆冲的特征,地表无明显的反冲构造出现。利用生长地层和河流阶地估算了西昆仑山的隆升速率: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为0.21~0.25mm/a,100ka以来的隆升速率为1.5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