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新书介绍     
刘传正  刘艳辉  温铭生  李铁锋  连建发  秦胜伍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6):856-856,863,870,884,897
  相似文献   
32.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以古崩滑体为主体的古、老、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白衣阉滑坡防治工程的目标是避免暴雨或持续降雨条件下滑坡的局部复活,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变动条件下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3种防治工程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白衣庵滑坡的治理工程方案为地表排水、后缘削方减载和前缘填方反压。滑坡稳定性校核计算表明,治理工程实施后在特殊荷载条件下滑坡主剖面的稳定性系数达到设计标准1.15-1.2。按审查通过的工程方案分别进行了工程设计和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设计。  相似文献   
33.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是指对气象因素(主要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预报。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始于2003年, 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分级运行业务模式, 预警模型及可靠性问题是这项工作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研究难点。考虑到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时空尺度与预警时效, 形成了两代预警模型并行运算、相互校验与补充的运行模式。第一代隐式统计预警模型, 也称为临界降雨判据法, 基于不同地质环境区域引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雨量不同, 分区建立临界降雨判据, 该模型2003年起在预警业务中使用, 因其只涉及一个或一类参数, 使用广泛, 近年来又在模型参数、判据修正等方面不断完善。但单一的临界雨量指标很难准确反映地质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生规律, 且预警区划、判据更新与准确性提高等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第二代显式统计预警模型, 耦合了地质环境变化与降雨参数等多因素建立预警判据, 地质环境指标在模型中显式表达, 在模型原理、空间精度、升级能力等方面表现了其优越性, 显著提高了预警精细度和准确度, 2008年开始在国家级预警业务使用, 并逐步向省级推广。两代预警模型均是基于统计方法建立, 一定程度上均受到统计样本的选择、地质环境条件的精细程度、实况降雨数据的精确匹配等因素控制和影响。多年来, 两代预警模型在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中成功运行并不断升级完善, 为中国大陆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4.
滑坡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本文提出滑坡监测的内容包括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过程因子三部分,认为诱发因子和过程因子是滑坡监测的重点.针对降雨型滑坡监测,提出降雨-入渗-位移变形三者相结合的滑坡监测技术方法,并在河口糖厂滑坡监测工程中应用,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自动传输、自动入库的全自动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可知,河口...  相似文献   
35.
内容提要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  相似文献   
36.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由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是川、峡二江在奉节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后,三叠系巴东组(T2b)地层在江水强烈下切侵蚀事件的持续作用下导致江岸斜坡逐渐卸荷、倾倒、崩塌和表层滑坡等多期作用形成的古崩滑体。  相似文献   
3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通过全面野外调查(比例尺1∶100,000),填表登录了三峡库区(19县(区),54175km2)地质灾害点5706处,其中,滑坡3830处、不稳定斜坡1107处、崩塌549处、泥石流90处、地面塌陷85处、地裂缝45处。采用1∶250,000数字化地形底图,通过编制三峡库区工程地质图层,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分层图形库。在研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水系、植被、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斜坡类型、降雨量分布和地震活动等的统计关系基础上,筛选提取了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研究的发育因子(响应因子)、基础因子、诱发因子和易损因子体系。划分了三峡库区干、支流库岸的斜坡结构类型,预测建立了未来三峡水库在145~175m水位变动期水库库岸斜坡可能出现冲刷—坍塌、整体滑移、溶蚀垮塌和侵蚀—剥蚀等4种类型变形失稳模式。采用2 5km×2 5km(图面1cm×1cm)的网格剖分整个区域,共形成9309个网格。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AMFP),分别计算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简称"四度")。采用图斑合并方法分别编制了相应的"四度"区划图。根据"四度"区划结果,分别提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区划和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选择坡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降雨、土地利用等6个评价因子,采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GIS与AHP耦合模型进行戛洒镇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将滑坡灾害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易发区5个区域进行了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分析,以期为后期的小流域滑坡风险评估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39.
正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种异常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40.
正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