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北京、天津和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0—2019年廊坊市发生的29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中的阵风锋、径向速度大值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40 kg?m-2等预警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51.9%的站次出现了阵风锋,其中61.0%的雷暴大风出现在主体回波移动前方中部到右侧;17 m?s-1以上大风速区作为预警指标,预警的平均提前量达47.2 min。100%的弓形回波雷暴大风出现前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存在≥17 m?s-1的大风速区,以此发布预警可提前37.1 min;71.4%的雷暴大风站点上空或10 km范围内VIL≥40 kg?m-2,平均预警提前量最高,达到52.7 min;依据带状回波前侧或右前侧出现阵风锋发布预警的平均提前量为60.6 min。73.7%的块状回波雷暴大风天气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有≥17 m?s-1的大风速区。结合上游及可能影响区域≥17 m?s-1和≥20 m?s-1以上大风速区、阵风锋、VIL≥40 kg?m-2出现位置可以提前30—60 min发布雷暴大风预警信号,且可更加精准的预测灾害性大风的落区、出现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2.
针对采空区瓦斯抽放问题,讨论抽放钻孔布置、工艺特点及抽放原理。水平钻孔抽放的优点是可选择高的钻孔位置,能获得更大的瓦斯抽放浓度,可提高抽放效率。钻孔应选择在较坚固的岩层中,避免塌孔或遇到断层等构造破碎带。提出采空区水平钻孔瓦斯抽放模拟计算方案,计算了瓦斯抽放时流场风流规律。抽放时,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流,在下游回风段形成了上、下分流。模拟试验中,在扩大抽放流量时,能加大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总体漏风量,而降低了采空区向工作面的漏回风量;随着抽放流量的增大,工作面与采空区风流交换平衡点向回风侧移动。由此给出抽放流量等于总漏回风量的绝对安全抽放关系准则,为确定瓦斯抽放流量及抽放浓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3.
谦比希铜矿位于中部非洲沉积型铜(钴)矿带上,是赞比亚铜带省上典型的沉积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性岩相变化及矿体中矿石矿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原始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同时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4.
刘一  曾勇  史洪峰 《江苏地质》2018,42(1):32-39
竹园山式铁矿是宁芜地区玢岩铁矿"三部八式"中的重要类型,是典型的层状叠加改造型磁铁矿床。竹园山—老坟山一带开展的找矿勘查结果表明,区域上大王山组下段出露地段有一串较好的重力、磁法异常带沿北北东向分布,并在竹园山—老坟山一带集中分布有明显的深部异常。深部验证表明,竹园山、老坟山地区的矿体总体延深稳定,倾向最大延深达550 m,属层位稳定的低品位磁铁矿石,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宁芜北部地区藤子山、渣塘、老坟山、和尚砚、莺子山、竹园山、老母岘至尹山一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该类型矿床的深部勘查。  相似文献   
155.
为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生态地质调查工程”。该工程自2019年以来,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重点开展了我国北方林草湿分布区1∶50万生态地质调查以及黄河源区、大凉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1∶5万生态地质调查,采用“空-天-地”一体化调查技术,获取了不同尺度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类型分布与变化,成土母岩、水文地质要素、土壤、地形地貌等生态地质条件,以及荒漠化、湖泊萎缩等生态问题分布数据,分析了生态-地质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关系,剖析了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机理,划分了生态地质单元,建立了生态地质图谱,提出了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建议,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保护与系统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6.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北方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是土地沙质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以沙漠、沙地分布较广的北方6省(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2010—2018年研究区沙质荒漠化演化特征,并将气象、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变化原因。遥感解译结果表明: 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共35.08万km2,其中重度沙质荒漠化面积11.92万km2,中度沙质荒漠化13.54万km2,轻度沙质荒漠化9.62万km2,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0—2018年,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0.73万km2,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质荒漠化面积减少0.48万km2,内蒙古自治区减少0.19万km2,同时有2.78万km2沙质荒漠化土地程度减轻。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沙地生态地质条件差异,总结了沙质荒漠化好转、加重的原因。研究认为,毛乌素沙地应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以自然恢复为主; 科尔沁沙地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优化植被结构,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作。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7.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双通道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洪峰 《气象科技》2007,35(5):732-735
针对同时发射体制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介绍其对双通道及双通道一致性的含义,提出了双通道幅度一致性和相位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并对影响双通道一致性的因素和关键器件,以及双通道不一致对雷达测量性能(差分反射因子测量误差、差分传播相位测量误差、特定的差分传播相位测量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8.
从GPS高程测量应用问题入手,简述了GPS高程拟合的原理,介绍了曲面拟合法、最小二乘配置拟合法和基于kriging统计的移动曲面法3种高程拟合方法,并通过某地区GPS/水准点数据进行了实验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结论。  相似文献   
159.
南海热带气旋引起的海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的高分辨率海表面温度(SST)资料,分别分析了南海4种典型热带气旋所引起的SST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路径、移速和海面热力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这4种热带气旋在南海造成的海面降温具有不同的特征.热带气旋Imbudo(0308)属快速移动的西行路径型,在其路径的右侧造成了较大的降温区,降温中心离热带气旋中心约120km;热带气旋Chanchu(0601)为西行北翘型,在其路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降温中心;打转型热带气旋很容易在其打转处形成降温中心,热带气旋Kai-Tak(0004)在海面造成了9.75°C的降温,在其打转处存在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冷涡;热带气旋Vongfong(0214)由于其左侧是南海西部夏季冷涡,混合层深度较浅,其作用使得冷涡加强,并在其路径的左侧造成大面积降温区.  相似文献   
160.
已有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峰  刘敏 《浙江气象》2010,31(3):38-40,45
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做雷击风险评估,是我们推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已建成的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评估和设计阶段的雷击风险评估有很大区别。笔者对最近几年来在已有建筑雷击风险评估中经常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