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质学   9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冀东地区以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浸染型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类型。本人概略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并明确提出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矿与中新生代火山-次火山(隐爆角砾岩)作用、构造运动及有机质的作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2.
绿岩带型金矿床是世界和我国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这二类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均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构造晚期初生型金矿床不仅产出在中低变质绿岩带中,而且在高级变质绿岩带中分布很普遍和发育。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广泛、储量极大,是具有中国地质特色的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33.
中国绿岩带金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岩带金矿床是在绿岩带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我国岩金矿产储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类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的北缘和西南缘。金矿床的分布具有趋群性,成带性、受绿带层序、构造,岩浆作用,退变质带等多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4.
辽北—吉南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地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建  沈保丰 《地球化学》1996,25(5):458-467
辽北-吉南地区是我国典型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出露区之一。根据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绿岩带可划分为清原型和夹皮沟型,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分别为与现代岛弧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和弧后盆地或大陆边缘裂谷相类似的裂谷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5.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中金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以下简称为铁建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早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岩层中。它不仅是早期地质体的重要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地质环境及地壳演化的特点;更重要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前寒武纪铁建造是铁矿石的主要来源,据统计这类铁矿的储量约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除铁矿外,有相当数量的金矿与前寒武纪铁建造有密切的空间、时间和成因的关系。北美最大的金矿-霍姆斯塔克金矿,从1878年建厂到1979年为止,已生产黄金1120吨。霍姆  相似文献   
36.
太古宙绿岩带中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寒武纪是世界金矿的主要成矿期,有关资料统计,约60%的金矿储量、81%金矿的产量赋存在前寒武纪的地体内,据Robert J.shank的统计,1974年产自加拿大地盾中的金占加拿大全部产量92%,澳大利亚、非洲、斯堪的纳维亚、印度几乎全部的金产自前寒武纪地盾区内。Paul M.Kavanagh资料,太古宙金矿产量已达4亿盎司(约12441.6吨),元古宙金矿总产量已达12.7亿盎司(约39502.08吨)。产在太古宙中的金  相似文献   
37.
冀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之一。根据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特征,将本区金矿床划分为两大系列、五大类型,两大系列为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和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又划分为绿岩带同构造期初生型金矿床和绿岩带后构造期与中生代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再细分为与造山带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带碰撞型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和与造山带伸展构造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同时分别叙述了冀东地区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8.
以中元古代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浸染型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金矿新类型。 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模式。 提出华北地台北缘该类金矿的成矿作用与岩浆隐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金矿床密集区形成的基本条件:以华北地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矿床密集区受含金丰度高的岩石圈地幔区控制和制约。本文以化华北地台若干金矿床密集区为例,从地壳演化的角度,初步探索了初始地壳的含金丰度变化与金矿床密集区的关系。文章认为,寝地壳只有经活化改造和活化再造,才能形成金元素的富集域或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密集区的形成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的统一体。其中,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形成物质基础,变质基底双层结构的下层结构是金矿床的主要赋存部位,岩浆  相似文献   
40.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不同类型金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初生型金矿床空间分布主要受NEE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受控于NNW向的脆性断裂。金矿的成矿期有三期: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晚期和燕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