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强夯法处理层状软基的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庆山  汪稔 《岩土力学》2006,27(1):23-28
引入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将土骨架的变位和孔隙水作为变量进行流、固耦合分析,通过瞬态波动有限元程序模拟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地基土体的动态响应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峰值、孔压峰值和位移峰值随土层深度和距锤底中心的径向距离的增大而逐渐滞后,通过不同位置土体的动态响应分析,表明应力波是以竖向的椭球面形状在土体中传播的,而且衰减很快。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两者之间较为吻合,为实现有限元模拟分析现场实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徐东升  汪稔 《岩土力学》2007,28(Z1):217-219
针对黄土湿陷程度划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将模糊数学中的测度理论引入到黄土湿陷性等极评判中,建立了湿陷性评判模型。选用天然重度、干重度、含水率、孔隙比和塑性指数5项指标作为评判因子,以湿陷系数为评判指标,通过训练学习样本,可以得到评判指标的点估计值和测度函数,进而可以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应用表明,模糊测度评判模型能较好地对黄土湿陷性进行分级,为黄土湿陷性评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为将声波速度应用于注浆质量检测中,就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扼要介绍了室内声波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的相关关系,并给出了声波速度与注浆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4.
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然而,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注浆质量的检测是保证注浆质量和提高注浆技术水平的关键。为提高注浆质量检测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声波测试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注浆质量的检测中,研制了注浆质量声波检测专家系统,并在实验室和现场做了相关的试验。证明了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
钙质砂颗粒的形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洋  汪稔  李建国  张家铭 《岩土力学》2005,26(9):1389-1392
钙质砂是一种含碳酸钙达50 %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粒状材料。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影响钙质砂的压缩、填充等力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取钙质砂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分别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对钙质砂颗粒的几何形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钙质砂特殊的生物成因对其表现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砂颗粒的形状具有分形特性,且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分形特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86.
冲击荷载下饱和软土动态响应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山  汪稔 《岩土力学》2005,26(1):17-21
基于现场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饱和软土地基工程实践和室内动力固结试验,结合土体压力分析了饱和软粘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孔压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冲击荷载引起土体变形和激发的孔压具有不同发展模式,土体变形与冲击击数是对数双曲线关系,而孔压与冲击击数之间仅是双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7.
钙质砂动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虞海珍  汪稔 《岩土力学》1999,20(4):6-11
钙质砂是一种CaCO3含量超过50%以上的特殊岩土介质,具有独特的力学和工程性状。利用动三轴试验,研究钙质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应变,动孔压,动强度及液化特性。  相似文献   
88.
钙质砂是一种易破碎粒状材料。本文在分析颗粒破碎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颗粒破碎与剪胀耦合作用的破碎功表示式,并用实验证明了相对破碎Br 与1,Wp,WB 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钙质砂颗粒破碎的评价指标及其能量公式。  相似文献   
89.
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滑坡灾害预测研究,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无论是空间预测、时间预测、还是时空预测,均已进入多种半定量-定量预测模型共存,确定性模型、统计模型和灰色模型共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90.
颗粒运移对蒋家沟土体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蒋家沟流域泥石流源区两种分散性不同的土(G1土具有强分散性,G2土无分散性)进行室内土柱自滤试验,研究了土柱在常水头(水头为5 cm)渗流过程中颗粒运移对土柱不同部位渗透性的影响。入渗液采用了煮沸过的清水与浓度为1 g/L的悬浮液(悬浮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6~104.74μm)。在清水渗流过程中,两种土样的入口处土层渗透性随着时间而增大,出口处土层的渗透性先增大后减少。在悬浮液渗流过程中,两种土的各土层的渗透性都有下降趋势,但在入口处土层最为显著,G1土样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以上,G2下降了近两个数量级,且G2土所用时间较G1土短,即G2土的渗透性减少速率更加明显;两土柱中渗透流量都有显著减少。研究表明:土体的分散性在颗粒运移过程逐渐占主导地位,即强分散性土自身颗粒的运移明显,能抵消一部分外来颗粒的积聚堵塞作用。从试验结束后土柱的外观图像观察也发现,入渗的悬浮颗粒在土柱的各个位置都有分布,但主要沉积在入口处,这与土柱各层渗透性的变化相吻合。此外,两种土流失的颗粒都只是集中于渗流的开始阶段,流失颗粒粒径范围集中在数微米至数十微米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