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13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本文论述了镉在包气带中迁移积累问题,提出了镉在包气带中的迁移和积累模式并用实验结果与之加以验证,指出了镉在各类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及在不同地球化学环境镉的危害性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32.
温度对岩土水分势能的影响及其校正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温度对岩土水分势能的影响,影响的机制,影响的程度和校正温度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大陆水循环系统演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宗祜  张光辉 《地球学报》2001,22(4):289-292
通过大陆水循环构成及其特征分析,阐明了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机制,剖析了大陆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明确了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大陆水循环演化研究的一些认识和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4.
该文阐述全新世以来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与水圈之间水文循环过程中水分通量的演化规律,揭示了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层圈之间水分通量变化的干扰作用,并依据全新世时期千年尺度和百所尺度水文循环演化的特点,分析和预测了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演变的周期性和未来30-50a趋势。  相似文献   
35.
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值是水资源评价中一项重要科学依据。提高其测算精度,可以改善水资源评价质量,这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用零通量面法测算地下水入渗补给量具有精度较高、方法简便的特点。但是,在厚度较大包气带地区使用该方法,观测工作量很大。例如,由20个7.0m 深剖面组成的观测网点,仅中子仪观  相似文献   
36.
黄淮海平原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与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创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理念和评价理论方法,应用表明:(1)灌溉农业开采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小麦主灌期,且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愈高、灌溉前几个月份降水愈少农业超采愈严重;(2)农业超采区地下水位在主灌期呈"厘米"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毫米"级(小于1.0 cm/d)上升的"强降-弱升"规律;(3)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A)、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B)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C)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7.
38.
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已处于超采状态。依据冀中山前平原不同农业区长观孔浅层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浅层地下水位响应连年降水偏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连年偏枯(少雨)时段的春灌期大规模集中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动因;春灌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降幅与前一年和当年1月到6月降水量密切相关;当年降水量小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528.4mm)时,随着降水量减小,农业用水开采对浅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增大;当年降水量大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尤其大于620mm时,农业用水开采对浅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显著减弱;合理调控农业区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是缓解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超采情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9.
辽宁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的浑北花岗岩-绿岩地体内,矿区岩石在30~28 亿年期间受到了600~650℃的高级角闪岩相变质。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红透山层状矿体下盘数百米处的和直接产于矿体下盘的堇青-直闪片麻岩,分别代表了变质后的MSD成矿系统以绿泥石化为特征的半整合和筒状不整合海底热液蚀变带。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并非同一种岩石,而是由5种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原岩主要由流纹质岩石组成,而在堇青-直闪片麻岩走向上与之过渡的角闪片麻岩和黑云片麻岩则代表了不同岩性蚀变岩的未蚀变原岩。质量变化计算表明,相对于未蚀变原岩而言,两种蚀变岩的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发生了富集,Na、K、Ca、Cu、Pb和Zn等元素被迁出,而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的Fe、Mg、Si、Na、Pb、Cu和Zn等元素则发生了富集,K被迁出。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Zr、Ti、Nb、Hf和Ta)在海底热液蚀变过程中保持惰性,而Rb、Sr、Ba和轻稀土元素(LREE,尤其是Eu)则被强烈的迁出。这些元素变化特征表明海底热液蚀变以绿泥石化和硅化为特征,同时海底水-岩反应体系具有高水/岩比值。层状堇青-直闪片麻岩可作为红透山矿区成矿潜力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含硫化物石英脉的筒状堇青-直闪片麻岩不但本身可成为工业矿体,还可作为上覆层状矿体的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0.
海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消耗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储量消耗过程、空间分布及机理研究,揭示了区内地下水系统与相邻层圈之间水分通量因人为活动影响而发生剧变的规律,并在现状开采与补给条件下警告性预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