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分析表明: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每天最高温出现在16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上午8时前后,冬季昼夜温差较小,但每日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刻与夏季基本一致,均较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2~4h,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3)水温垂直变化分析表明:不同水位温度月平均日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即表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底层水温更趋于稳定。以上结果对该地区适合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池塘的建设、不同季节水位调节等养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22.
通过开展福建街面—水口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获得了较丰富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水系沉积物18种元素总体含量和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含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成矿有利期和主要成矿元素。根据元素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已有矿床(点)划分了找矿远景区,明确了研究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23.
杨航  吴鹏  张艳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管申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9-3819
滇中老街子Pb 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②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③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o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 (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224.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