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地质学   18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通常,人们仅习惯于将地质矿产分为内生和外生2大类分别进行研究,而很少将二者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它们在形成机制上的异同之处,从而影响了成矿理论的完整性,给矿产地质勘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作者试图以美国的卡林金矿带和布莱克海底高原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床为例开展矿床分布、成矿条件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探讨内生热液矿床与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形成机制上的差异与共性,揭示某些内生热液矿床与外生矿床成矿演化的相似性,为进一步完善成矿理论、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毛登矿床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境内,是大兴安岭南段典型的钼铋锡铜矿床,产于阿鲁包格山杂岩体晚阶段侵位的碱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以及下-中二叠统大石寨组火山角砾岩中。本文以碱长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成岩时代、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对成矿的制约。研究显示,碱长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0.5±0.8Ma,侵位于早白垩世。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铝,富集Rb、F、Th、Nd、Sm、Zr和Hf等元素,亏损Eu、Ba、Sr、P、Nb、Ti和轻稀土等元素,轻、重稀土分馏较小,具稀土四分组效应。碱长花岗岩锆石Ti温度为654~817℃,Ce^(4+)/Ce^(3+)值为0.1~19,岩浆氧逸度lg f(O 2)为-25.7~-18.6,表明原生岩浆为高温、低氧逸度的熔体。岩体具较高的εNd(t)值(-0.1~+2.9)和正的εHf(t)值(+4.0~+9.3)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 Nd DM2=699~940Ma;t HfDM C=600~936Ma),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含大量幔源组分的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碱长花岗岩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和熔体-流体作用,具高F、低氧逸度特征,是毛登矿区钼、铋、锡、铜金属矿化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3.
本文首次对博洛金矿床容矿围岩—博洛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 获得两组年龄441.9±6.6 Ma和452.2±3.9 Ma, 表明博洛花岗杂岩体应属于早古生代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主量元素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75.90?10?2~76.43?10?2)、富钾(K2O/Na2O=1.52~1.72)、富碱((K2O+Na2O)=8.03?10?2~ 8.22?10?2, 碱度率AR=3.99~4.13)、低钙(CaO=0.77?10?2~0.97?10?2)、弱过铝质(A/CNK=1.02~1.05)的特点; 稀土元素ΣREE=(160.56~91.28)×10?6, δEu=0.19~0.41, 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燕型”曲线。微量元素除P、Ti相对原始地幔略有亏损外, 其它微量元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富集, 蛛网图曲线总体为右倾的趋势。(87Sr/86Sr)i=0.70986~0.70891, 说明其岩浆来源应主要是壳源, 但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 (143Nd/144Nd)i=0.512138~0.512115, 平均0.512127, εNd(t)变化在+1.4~+1.2, 平均+1.3, 为正值, 具有幔源的特点。这些特征表明博洛黑云母花岗岩为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并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 产于造山后环境。博洛金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 博洛花岗杂岩仅仅为金矿床的容矿围岩, 为矿床提供容矿空间, 与金矿床成因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4.
呼勒德稀土元素矿化区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南部, 区内稀土元素和金矿(化)点星罗棋布, 为蒙古中南部最重要的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所有上述矿床(点)中, 稀土元素矿化在下二叠统火山-沉积岩内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体状产出, 并且与呼勒德碱性正长岩株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本次研究对呼勒德正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铀-铅同位素年龄测定, 所获同位素年龄值为(214.3 ± 2.5)Ma, MSWD值为0.52, 属中生代印支期。根据上述同位素年代学数值, 同时结合其他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 可以推测, 中生代时期, 受古陆块内部构造应力调整作用影响, 呼勒德地区一带及东西两侧曾发生过强烈构造-岩浆活动, 并且形成碱性正长岩株及相关的稀土元素矿(化)点。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不仅为稀土元素矿(化)点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 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呼勒德碱性正长岩体的形成时间与南蒙古鲁金郭勒碱性花岗斑岩脉及相关稀土元素矿床形成时代大体相似, 它们均是地壳演化特定阶段混源(壳、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5.
蒙古国额尔登特特大型铜-钼矿床年代学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额尔登特铜钼矿床是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发现的一处特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对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SHRIMP和LA-MC-ICP-MS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 含矿岩体形成时代在240 Ma左右, 这与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241.0±3.1 Ma, MSWD值为1.02)大体一致, 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在早三叠世末至中三叠世初。矿区范围内侵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安山岩以及煌斑岩均可能是同源岩浆演化产物, 形成于岛弧环境, 成岩物质来源较深, 可能来自地幔或者熔融的年轻下地壳。硫、铅同位素和锇同位素初始比值显示, 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含矿侵入岩体, 但是也有其它来源。额尔登特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所导致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6.
对拜仁达坝矿区闪长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获得13个锆石颗粒的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326.5Ma±1.6Ma(MSWD=1.7),表明岩体侵位于海西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较为明显地受到了锡林浩特杂岩的混染,具有火山弧岩浆作用成因的特点。结合区域内其他海西期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该区海西期经历了一次较为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也暗示该火山弧环境可能从苏尼特地区一直向东延伸至克什克腾旗的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7.
1.概述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最西部,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盟人口20万。总的来说, 阿拉善盟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总量低, 严重制约了该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 矿业开发是阿拉善盟财政收入的支柱。从大地构造位置看,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横跨四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即西伯  相似文献   
48.
聂凤军  江思宏  刘妍 《地球学报》2005,26(5):435-442
笔者首次对内蒙古西部黑鹰山富铁矿床两类铁矿石磷灰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分析,致密块状铁矿石6件磷灰石样品ΣREE含量变化范围为(14776.86~21313.18)×10-6,LREE/HREE比值为8.31~9.18,δEu为0.37~0.40。相比之下,脉状铁矿石2件磷灰石样品ΣREE含量变化范围为(18143.05~20665.82)×10-6,LREE/HREE比值为9.03~9.18,δEu为0.39。所有8件磷灰石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均为一组向右倾斜,并且具有明显铕负异常的曲线。黑鹰山铁矿床中磷灰石的最显著特点是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外同类铁矿床磷灰石,为我国宁芜铁矿床和瑞典基鲁纳铁矿床磷灰石的4~10倍。根据磷灰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结合其他岩(矿)相学特征和钐-钕同位素数据,可以推测,磷灰石的形成作用与海西早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富铁矿床很可能是富碱岩浆热液流体喷溢或上侵定位的产物,成矿(岩)物质主要来自以幔源物质为主的壳-幔混源岩浆房。  相似文献   
49.
甘肃北山红尖兵山钨矿床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文章对红尖兵山钨矿云英岩中的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坪年龄为(216.6±1.6)Ma(2σ),等时线年龄为(215.2±2.8)Ma,MSWD=0.47,40Ar/36Ar初始比值为333±47。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可认为该结果近似代表了黑钨矿的形成时代,即红尖兵山的黑钨矿形成于印支期。  相似文献   
50.
文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卡休他他铁(金、钴)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形成规律。卡休他他中型铁矿床由南、北2个矿带组成,共圈定24个铁矿体,其中以北矿带的3号矿体规模最大,其长约1300m,厚12.9~57m,斜深近200m。铁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辉长岩与震旦系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控制。钴矿体在南、北矿带铁矿体和矿体外围的矽卡岩带中均有产出,金矿体则全部产出于北矿带矽卡岩带中,金和钴矿体在空间产出上与绝大多数铁矿体并不一致,它们主要与金属硫化物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它们的形成可能晚于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内南、北矿带总体上是同一期成矿作用的产物,它们的少数成矿元素含量和矿石磁性之间的差别,可能与南矿带曾遭受后期二长岩侵入活动的影响,造成了部分成矿元素(如Au、Cu等)的活化迁移有关。卡休他他铁、金和钴矿的形成可能是同一成矿事件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磁铁矿体属于早期岩浆气液阶段接触交代的产物,而钴和金的富集则可能是稍后的中高温热液阶段的产物。因此,卡休他他铁矿床属于接触交代型或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